睾丸炎怎么检查
睾丸炎的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炎症,尿常规可查尿液中白细胞等判断泌尿系统感染,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辅助判断病情,病原体检测明确感染病原体。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是常用重要方法,可显示睾丸情况助于与睾丸扭转鉴别,CT或MRI为复杂病变提供详细信息但CT有辐射。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阴囊外观,触诊了解睾丸、附睾、精索等情况。此外,针对儿童、孕妇及特殊病史患者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睾丸炎,白细胞计数可能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一般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0~10.0)×10?/L,若超出此范围,结合临床症状,对睾丸炎诊断有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段血常规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通常略高于成人。
2.尿常规:可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若尿常规中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存在感染,而泌尿系统感染常可蔓延至睾丸引发睾丸炎。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每高倍视野不超过5个,红细胞每高倍视野不超过3个。
3.C反应蛋白:这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睾丸炎发生炎症时,C反应蛋白水平会迅速升高。其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辅助判断睾丸炎病情进展。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10mg/L,炎症时可明显高于此值。
4.病原体检测: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取尿道分泌物、尿液或精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临床用药。如淋病奈瑟菌、大肠埃希菌等是常见的引起睾丸炎的病原体。对于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睾丸炎,还需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对于特殊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睾丸结核,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及相关组织病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诊断睾丸炎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睾丸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急性睾丸炎时,睾丸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观察到睾丸内血管的分布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与睾丸扭转等疾病相鉴别。睾丸扭转时,睾丸内血流信号会减少或消失。不同年龄段睾丸大小存在一定差异,超声检查可结合相应年龄段参考值进行分析。
2.CT或MRI检查: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怀疑有睾丸肿瘤、阴囊内其他复杂病变的患者,CT或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CT能清晰显示睾丸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对判断炎症的范围及是否累及周围组织有帮助。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好地显示睾丸内部细微结构及病变,尤其在诊断睾丸结核、睾丸肿瘤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CT检查存在一定辐射,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必要时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
三、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阴囊外观,睾丸炎患者阴囊皮肤常出现红肿,有时可见皮肤表面有浅静脉扩张。部分患者阴囊可出现坠胀感,站立或行走时症状可能加重。视诊还需注意双侧阴囊是否对称,有无阴囊内容物突出等情况,以排除腹股沟疝等其他疾病。
2.触诊:触诊可了解睾丸的大小、质地、压痛等情况。睾丸炎时,睾丸肿大,质地变硬,有明显压痛。触诊过程中需轻柔操作,避免加重患者疼痛。同时,还需检查附睾、精索等部位,附睾炎常与睾丸炎同时存在,表现为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炎时,精索可增粗、变硬,有压痛。通过触诊还可初步判断睾丸的位置是否正常,排除睾丸扭转等急腹症。对于小儿患者,检查时需更加耐心、轻柔,尽量取得患儿配合。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如哭闹不安、阴囊部位拒按等,及时就医。检查过程中尽量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其恐惧心理。对于孕妇,若怀疑睾丸炎,在选择检查方法时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无辐射的超声检查。对于有慢性病史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睾丸炎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检查过程中需详细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及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