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主要包括PR间期逐渐延长且延长增量递减,因房室结传导功能减退所致;会周期性出现QRS波群脱漏,常见房室传导比例有3:2、4:3等,反映不同阻滞程度;RR间期在QRS波群脱漏前逐渐缩短,脱漏后最长。此外,不同特殊人群需注意不同事项,儿童出现相关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考虑其心理特点,家长留意日常表现;老年人要综合评估整体健康状况,治疗时考虑药物副作用,保持规律作息;孕妇发现异常需与多科室医生沟通制定方案,孕期注意休息和监测;运动员出现该情况要了解训练运动史,无症状可能为生理性但需定期复查,合理调整运动强度。
一、PR间期变化
1.逐渐延长: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PR间期进行性延长。这意味着每次心搏中,从心房开始除极(P波)到心室开始除极(QRS波)的时间间隔逐渐增加。例如,在一系列心电图记录中,第一个PR间期可能是0.20秒,第二个可能延长至0.22秒,第三个进一步延长至0.24秒等。这是由于房室结的传导功能逐渐减退,导致心房冲动传导至心室的时间逐渐延长。
2.延长增量递减:虽然PR间期逐渐延长,但每次延长的增量是逐渐减少的。也就是说,相邻两次PR间期延长的差值越来越小。如第一次PR间期延长了0.02秒,第二次可能只延长了0.01秒。这反映了房室结传导功能的渐进性改变。
二、QRS波群脱漏
1.周期性出现:在PR间期进行性延长之后,会出现一次QRS波群的脱漏,即P波之后没有跟随QRS波。这是因为房室结的传导阻滞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得某次心房冲动不能下传至心室。之后,心电图又会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周期,PR间期再次从较短的时间开始逐渐延长,然后再次出现QRS波群脱漏,如此循环。
2.房室传导比例: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有3:2、4:3等。3:2传导表示每3个P波中有2个能下传至心室,产生QRS波,有1个P波后出现QRS波脱漏;4:3传导则是每4个P波中有3个能下传至心室。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反映了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不同,传导比例越大,阻滞程度相对越轻。
三、RR间期变化
1.逐渐缩短:在出现QRS波群脱漏之前,RR间期(相邻两个QRS波群起始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逐渐缩短的。这是因为PR间期延长的增量递减,导致心室搏动的间隔逐渐变小。例如,第一个RR间期可能是0.80秒,第二个可能缩短至0.78秒等。
2.脱漏后RR间期最长:在QRS波群脱漏后,下一个RR间期会明显变长,且长于任何一个脱漏前的RR间期。这是因为脱漏后,心室得到了较长时间的休息,下一次心房冲动传导至心室时,距离上一次心室搏动的时间间隔较长。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对其心脏功能和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儿童出现相关症状或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病情。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尽量减少其恐惧和不适。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情况,如是否有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病情。对于老年人,除了关注心电图特点外,还需要综合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药物。此外,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负担加重。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心脏功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可能产生一定风险。孕妇一旦发现心电图异常,应及时与妇产科和心内科医生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孕期要注意休息,定期进行产检和心电图检查,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情况。
4.运动员:运动员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适应性改变,心电图表现可能与普通人有所不同。对于运动员出现的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需要详细了解其训练情况和运动史。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可能是生理性的,但仍需定期复查。在运动方面,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训练强度和项目,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