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多样,包括骨骼症状(如骨痛、骨折)、血液系统症状(贫血、出血倾向)、肾脏损害症状(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症状(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感染症状(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老年人要密切观察症状、选合适治疗方案并加强营养,女性要关注特殊时期症状变化及骨骼保护,有基础疾病患者要综合考虑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患者要谨慎诊疗、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并加强心理护理。
一、骨骼症状
1.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晚期常见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多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重。由于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破坏骨组织,引发骨痛。疼痛部位常见于腰骶部、胸廓和肢体。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弱的患者,疼痛可能会更加难以忍受,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
2.骨折:晚期患者骨骼破坏严重,轻微外力作用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导致骨折,即病理性骨折。常见部位有肋骨、椎体等。椎体骨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身高缩短,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身体平衡。老年患者由于本身骨质相对疏松,发生骨折的风险更高,骨折后的愈合也相对较慢。
二、血液系统症状
1.贫血:多数晚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减少红细胞生成。长期贫血会导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这是由于血小板生成减少、功能异常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等原因所致。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出血后更难止血,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三、肾脏损害症状
1.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可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长期蛋白尿会损害肾脏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泡沫尿,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2.肾功能不全: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无尿、水肿、恶心、呕吐等症状。肾脏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功能受损,体内毒素蓄积,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对于老年患者,肾脏储备功能本身就较低,发生肾功能不全后预后更差。
四、高钙血症症状
1.消化道症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营养摄入。高钙血症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2.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乏力、神志不清、甚至昏迷。高钙血症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神经系统功能就有所减退,高钙血症引发的神经精神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和严重。
五、感染症状
1.呼吸道感染:晚期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老年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且可能合并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治疗时间较长。
2.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腰痛。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晚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症状的耐受性较差,家属应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出现症状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更要注意骨骼保护。
3.有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儿童患者:儿童患多发性骨髓瘤较为罕见,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更加谨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