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类风湿病怎么办
手类风湿病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手小关节,可致关节疼痛等。其非药物干预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手术有滑膜切除术、关节置换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疾病概述
手类风湿病即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手的小关节,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可涵盖各个年龄段,生活方式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等病史人群患病几率相对更高。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制动
急性期应适当休息,减少手部关节的活动量,避免过度使用患病手部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的精细动作,让受累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例如,避免长时间打字、编织等手部频繁屈伸的活动。
可使用支具或夹板固定手部关节,保持关节的功能位,防止关节畸形进一步发展。比如使用手指固定夹板,将手指维持在适当的伸展或屈曲位置。
2.物理治疗
热疗:急性期过后可采用热疗,如温水浸泡手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还可使用红外线照射,通过温热效应改善手部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冷疗:在急性炎症发作期,可短暂使用冷疗,如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数次,能降低局部温度,减轻肿胀和疼痛,但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按摩与推拿:由专业人员进行手部的轻柔按摩和推拿,可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关节的僵硬感。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加重关节损伤。
3.功能锻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手部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例如,进行手指的屈伸练习,缓慢地将手指伸直再弯曲,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还可进行手部的抓握训练,使用握力器等工具进行抓握练习,逐渐增加握力。但要注意锻炼强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关节疲劳和损伤。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的作用,可缓解手部类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使用时需注意观察。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防止关节破坏,但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见效,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3.生物制剂:对于病情较严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但生物制剂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感染等风险,使用前需经过严格评估。
四、手术治疗
1.滑膜切除术:适用于早期手部关节滑膜炎症明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增生的滑膜,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关节破坏的进程。
2.关节置换术:对于手部关节严重畸形、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考虑关节置换术,如人工指间关节置换术等,可改善手部的功能和外观,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假体松动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手类风湿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需及时就医。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非药物干预如适当的功能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要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2.老年患者:老年手类风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药物选择要避免与基础疾病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非药物干预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老年患者的手部安全,防止在锻炼或物理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如使用热疗时要注意温度控制,避免烫伤。
3.女性患者:女性手类风湿病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需格外注意。妊娠期间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哺乳期用药也需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同时,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手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