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如何根治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治困难,因其病因复杂且存在个体差异。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即去除致病因素、休息与注意饮食;药物治疗,如用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同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用药和活动需谨慎;老年人因合并基础疾病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营养;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并监测胎儿;有过敏史人群应避免接触致敏原并及时就医;有肾脏病史人群肾脏受累风险高,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并谨慎用药。
一、过敏性紫癜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二、根治的困难性
过敏性紫癜难以完全根治,原因如下:
1.病因复杂:约50%患者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见病原体如β溶血性链球菌等。此外,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花粉、尘螨及昆虫叮咬等也可能诱发。但多数患者难以明确具体致敏原,且致敏原种类繁多,难以完全避免接触,这使得疾病容易反复。
2.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致敏原的反应存在差异,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些患者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更易发生过敏反应,增加根治难度。
三、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去除致病因素:尽可能寻找并避免接触已知的致敏原,如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停用可能致敏的药物等。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感染,可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休息与饮食: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风险。饮食上,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添加食物。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改善过敏症状,减轻瘙痒等不适。
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芦丁等,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关节肿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有肾脏受累者,如泼尼松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但不能预防肾脏损害发生,且长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严重且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肾脏受累患者,可考虑使用,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但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过敏性紫癜,且胃肠道、关节等症状可能较成人更明显。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如有无腹痛、关节痛、皮疹变化等。
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要注意药物副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骨骼发育,使用期间需注意补充钙剂等。
儿童活泼好动,急性期应严格限制活动,避免摔倒碰撞加重出血。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例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血糖、血压,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降糖药物剂量。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营养状况,保证充足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3.孕妇
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病情较轻,可先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如去除致敏原、休息等。若病情严重需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可选用相对安全的氯雷他定等。
孕期发生过敏性紫癜,要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定期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4.有过敏史人群
此类人群再次发生过敏性紫癜的风险相对较高,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致敏原,可通过过敏原检测了解自身过敏情况,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
一旦出现类似过敏性紫癜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5.有肾脏病史人群
本身有肾脏病史的患者发生过敏性紫癜后,肾脏受累的风险更高,病情可能更严重。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
用药方面,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若需使用可能影响肾脏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并加强肾功能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