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是慢性睾丸炎
慢性睾丸炎的诊断涵盖多方面。症状表现为阴囊疼痛(坠胀、疼痛,可放射,劳累等后加重)、阴囊肿大(睾丸增大变硬,病程长可萎缩)、局部症状(阴囊皮肤红肿、渗液,炎症波及附睾可触及肿大附睾)。病史询问注重既往炎症史、泌尿系统疾病史、外伤史。体格检查通过睾丸触诊了解睾丸情况、精索检查判断有无炎症蔓延。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急性发作时白细胞等可能升高)、尿常规(判断泌尿系统感染)、精液分析(评估生殖功能)、病原体检测(明确病原体类型)。影像学检查常用超声观察睾丸及附睾情况,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有生育需求人群有特殊温馨提示。
一、症状表现
1.阴囊疼痛:慢性睾丸炎患者阴囊部位多有坠胀、疼痛之感,这种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腹股沟区。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为间歇性隐痛,有的则会有较为明显的胀痛。部分患者疼痛在劳累、长时间站立或性生活后加重。
2.阴囊肿大:阴囊外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触诊时能感觉到睾丸增大、质地变硬。病程较长者,睾丸可能会逐渐萎缩。
3.局部症状:患侧阴囊皮肤可出现轻度红肿,有时会伴有少量渗液。若炎症波及附睾,可在睾丸上方或后方触及肿大的附睾,与睾丸界限有时不清。
二、病史询问
1.既往炎症史:了解患者是否曾患过急性睾丸炎,多数慢性睾丸炎是由急性睾丸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若患者有明确的急性睾丸炎发作史,且后续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对于诊断慢性睾丸炎有重要意义。
2.泌尿系统疾病史: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可能经输精管逆行感染至睾丸,引发慢性炎症。询问患者是否有过这些泌尿系统疾病及治疗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和诊断。
3.外伤史:睾丸受到外伤后,若处理不当,容易继发感染,导致慢性炎症。了解患者有无睾丸部位的外伤经历,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方式及当时的处理情况等。
三、体格检查
1.睾丸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了解睾丸的大小、质地、形态、有无压痛等。慢性睾丸炎时,睾丸质地较硬,有轻度压痛,表面可能不光滑。若合并附睾炎,可触及附睾肿大、变硬。
2.精索检查:精索增粗、变硬可能提示存在炎症蔓延。检查精索时,需注意其走行、粗细及有无结节等情况,判断是否因炎症导致精索的改变。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在慢性睾丸炎急性发作时可能会升高,但在病情相对稳定期,血常规结果可能无明显异常。
2.尿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若尿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增多,细菌数超标等,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炎症,这与慢性睾丸炎的发病可能存在关联。
3.精液分析:部分慢性睾丸炎患者精液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如精子密度降低、活力下降、畸形率升高等。精液分析有助于评估睾丸的生精功能及炎症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4.病原体检测:可取尿道分泌物、精液等进行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以及确定病原体类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睾丸炎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超声下可显示睾丸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增多。慢性期可出现睾丸局部纤维化,表现为回声增强、不均匀。同时,能清晰观察到附睾的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情况,判断附睾炎是否并存。
2.CT或MRI检查: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怀疑存在睾丸肿瘤等其他病变时,可进行CT或MRI检查。这些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睾丸及周围组织的结构,有助于鉴别诊断。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慢性睾丸炎相对少见,但一旦怀疑,需更加谨慎。儿童表述症状可能不准确,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如阴囊部位有无抓挠动作、哭闹不安等。检查过程中,要尽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恐惧、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在治疗方面,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睾丸炎可能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并存。在诊断时,医生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漏诊、误诊。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有生育需求人群:慢性睾丸炎可能影响生殖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治疗措施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殖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要定期复查精液质量,评估生育能力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