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引起无精症
腮腺炎与无精症存在关联,由腮腺炎病毒引发的流行性腮腺炎易并发睾丸炎,病毒感染睾丸后通过免疫反应破坏生精小管等影响生精功能,致无精症。诊断需采集病史,结合精液、生殖激素、睾丸超声及染色体检查。治疗上,急性期针对腮腺炎和睾丸炎抗病毒、抗炎及对症处理,无精症患者视情况药物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前男性患腮腺炎要及时治疗防睾丸炎,青春期及成年男性患腮腺炎后警惕睾丸炎并定期查精液,有腮腺炎病史且无精症患者治疗要遵医嘱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腮腺炎与无精症的关联
1.病因联系:腮腺炎,尤其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对男性生殖系统存在潜在影响。病毒具有嗜腺体特性,除侵犯腮腺外,还易侵犯睾丸,引发睾丸炎。临床研究显示,约20%30%的成年男性在患流行性腮腺炎后可并发睾丸炎。当睾丸炎发生时,炎症会破坏睾丸组织,影响生精功能,进而可能导致无精症。在青春期前患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几率相对较低,约为1%5%,但青春期后患腮腺炎,这一几率显著升高。
2.病理机制:腮腺炎病毒感染睾丸后,可引发免疫反应,造成睾丸内的生精小管受损。生精小管是精子产生的场所,受损后,生精功能受到抑制,严重时可致生精细胞大量减少甚至消失,最终发展为无精症。此外,炎症还可能导致睾丸内的血液循环和内分泌环境改变,影响精子的正常生成和发育。
3.研究数据支持:多项临床研究对腮腺炎后无精症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有研究随访了一组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患者,发现约10%30%的患者在数年后精液检查出现无精症。同时,动物实验也证实,感染腮腺炎病毒的动物睾丸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改变,生精功能受损。
二、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腮腺炎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如腮腺肿大、疼痛、发热等),是否并发睾丸炎及睾丸炎症状(如睾丸肿大、疼痛等),既往生育史等。对于有腮腺炎病史且婚后长时间未育的男性,需高度怀疑因腮腺炎引发无精症的可能。
2.精液检查:这是诊断无精症的关键检查。通过至少两次不同时间的精液离心沉淀后显微镜检查,若均未发现精子,可初步诊断为无精症。同时,还需检测精液量、精液液化状态、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等指标,评估精液质量。
3.生殖激素检测:检测性激素六项,包括睾酮、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等。若FSH和LH升高,睾酮降低,提示睾丸生精功能受损。
4.睾丸超声:可观察睾丸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评估睾丸是否存在萎缩、结节等病变,判断睾丸生精功能。腮腺炎后睾丸炎患者,超声检查可能发现睾丸回声不均、血流信号改变等。
5.染色体检查:对于无精症患者,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排除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无精症。因为部分染色体异常疾病也可表现为无精症,与腮腺炎引发的无精症进行鉴别诊断。
三、治疗
1.针对腮腺炎及睾丸炎急性期:在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急性期,主要以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反应。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睾丸疼痛和肿胀。同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将阴囊托起,以减轻坠胀感,促进血液回流,缓解症状。
2.针对无精症:对于已经发展为无精症的患者,治疗较为复杂。若睾丸活检发现存在生精细胞,可尝试药物治疗,如使用促性腺激素等,促进生精功能恢复。但药物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睾丸取精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从睾丸中获取精子,注入卵子内完成受精,帮助患者实现生育。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春期前男性:虽患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几率相对较低,但仍需重视。若出现腮腺炎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引发睾丸炎。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症状变化,避免延误治疗。
2.青春期及成年男性:患腮腺炎后,要警惕睾丸炎发生,一旦出现睾丸疼痛、肿大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对于有生育计划的男性,在腮腺炎痊愈后,建议定期进行精液检查,监测生精功能。若发现精液质量异常,及时干预。
3.有腮腺炎病史且无精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对于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夫妻双方需充分了解治疗流程、风险及费用等相关信息,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高温环境、规律作息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