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窘迫早期表现
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表现、相关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早期表现包括胎心率异常(先增快后减慢)、胎动异常(先增多后减少)、羊水异常(出现不同程度污染)、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影响因素涉及孕周、孕妇疾病、生活方式、胎膜早破等;监测方法有电子胎心监护、家用胎心仪、自数胎动、超声检查、羊膜镜检查、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等;特殊人群如合并慢性疾病的孕妇和高龄孕妇,需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情况,增加产检频率和项目,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胎心率异常
1.胎心率变化特点: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胎儿宫内窘迫早期,胎心率可能会先出现短暂的增快,超过160次/分钟。这是因为胎儿在缺氧早期,机体通过增加心率来维持氧的供应。若缺氧状况持续未改善,胎心率会逐渐减慢,低于110次/分钟。
2.不同孕周及孕妇情况影响:在孕晚期,由于胎儿活动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胎心率的波动范围可能会相对较小。孕妇自身患有某些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胎儿更容易出现胎心率异常。例如,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胎盘血管痉挛,胎儿供血不足,较早出现胎心率改变。
3.监测方法:临床上主要通过电子胎心监护来监测胎心率。孕妇在家中也可使用家用胎心仪进行自我监测,但家用胎心仪监测结果仅作参考,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胎动异常
1.胎动变化情况:胎动是反映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指标。胎儿宫内窘迫早期,胎动可能会比平时明显增多。这是胎儿因缺氧而产生的挣扎反应,试图通过增加活动来获取更多的氧气。随着缺氧加重,胎动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2.孕妇个体差异影响:孕妇的生活方式、体质等因素会影响对胎动的感知。如肥胖孕妇,腹部脂肪较厚,对胎动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而平时活动量较大的孕妇,可能会在胎动开始变化时较晚察觉。不同孕周胎动情况也不同,孕28周后胎动相对规律,孕妇应学会自数胎动。一般每12小时胎动次数应不少于10次,若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或较前一日减少50%,应警惕胎儿宫内窘迫。
3.监测建议:孕妇可在早、中、晚各选择1个小时,安静地数胎动,将3小时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胎动数。
三、羊水异常
1.羊水污染表现:胎儿宫内窘迫时,可导致胎儿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便排入羊水中,造成羊水污染。羊水污染分为三度,一度羊水呈浅绿色,为轻度污染;二度羊水呈黄绿色,提示中度污染;三度羊水呈棕黄色,且稠厚,为重度污染。羊水污染在早期可能表现为一度污染,这是胎儿宫内窘迫的一个早期信号。
2.孕周及孕妇因素关联:在妊娠晚期,羊水的量和成分会发生一定变化。孕妇若有胎膜早破等情况,更容易出现羊水污染。例如,胎膜早破时间较长,细菌容易上行感染,导致胎儿缺氧,进而引起羊水污染。
3.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可观察羊水的量和性质,判断是否存在羊水污染。此外,在分娩过程中,通过羊膜镜检查也能直接观察羊水的情况。
四、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
1.评分项目及意义: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是综合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胎儿肌张力、羊水量及胎心率监护结果等多项指标来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状况的方法。每项指标满分2分,总分10分。评分在810分提示胎儿情况良好;57分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4分及以下则高度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在胎儿宫内窘迫早期,生物物理评分可能会开始下降,如评分在57分。
2.不同孕妇情况影响:孕妇患有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宫内状况,导致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较低。此外,孕周也会对评分结果产生影响,孕周较小的胎儿,部分生物物理指标可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评分标准与足月胎儿有所不同。
3.临床应用:医生会定期对孕妇进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孕妇合并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特殊人群,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孕妇应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产检,增加产检的频率和项目。在孕期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对于高龄孕妇,胎儿的发育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更要重视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测,一旦出现上述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保障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