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有哪些症状
荨麻疹性血管炎有皮肤和全身症状,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皮肤症状包括风团样皮疹(持续超24小时,大小不一、质地较硬)、紫癜(提示血管壁损伤)、水疱(提示病情较重)以及皮肤瘙痒和疼痛;全身症状有发热(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关节疼痛(累及多关节、呈对称性游走性)、乏力(与病情和发热有关),少数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和结膜炎等眼部症状。特殊人群中,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皮肤症状明显,家长要防搔抓,注意体温和合理用药;老年人身体机能差,症状可能加重基础疾病,治疗时要监测基础病和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孕妇治疗要兼顾疾病对自身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病情轻可用外用药物,重时需遵医嘱选药,还要注意休息和产检。
一、皮肤症状
1.风团样皮疹:这是荨麻疹性血管炎最常见的皮肤表现。风团通常比普通荨麻疹的风团持续时间长,一般会超过24小时,甚至可达数天。风团大小不一,小的如蚕豆大小,大的可融合成大片,直径可达数厘米甚至更大。其颜色多为淡红色或暗红色,形状不规则,边缘可呈地图状。风团表面可出现轻微的水肿,质地相对较硬,与普通荨麻疹风团质地柔软不同。
2.紫癜:部分患者在风团的基础上可出现紫癜,即皮肤黏膜下的出血点或瘀斑。紫癜的大小也不一致,小的如针尖大小,大的可融合成较大的瘀斑。紫癜的颜色初期多为紫红色,随着时间推移可逐渐变为黄褐色。紫癜的出现提示血管壁有损伤,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
3.水疱: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水疱,水疱大小不等,可为张力性水疱或松弛性水疱。水疱内含有清亮或淡黄色的液体,水疱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水疱的出现通常提示病情相对较重。
4.皮肤瘙痒和疼痛: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疼痛,尤其是在按压风团或紫癜部位时,疼痛会更加明显。疼痛的性质可为刺痛、灼痛或胀痛。
二、全身症状
1.发热:许多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中度热或高热。发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病情越重,发热的体温越高,持续时间也越长。发热可能是由于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的机体免疫反应。
2.关节疼痛: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等。关节疼痛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关节隐痛,活动时加重;重者可出现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关节疼痛一般呈对称性发作,可呈游走性,即疼痛部位不固定。
3.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乏力的程度与病情和发热情况相关,病情较重、发热较高时,乏力症状会更加明显。乏力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效率。
4.其他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胃肠道黏膜血管受累引起的。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症状,如结膜炎、虹膜炎等,表现为眼睛发红、疼痛、畏光、流泪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荨麻疹性血管炎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皮肤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如瘙痒可能会导致孩子搔抓皮肤,引起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同时,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发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体温不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不退,应及时就医。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性较大。患荨麻疹性血管炎时,皮肤症状可能恢复较慢,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等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此,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情况,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的药物。
3.孕妇:孕妇患荨麻疹性血管炎时,不仅要考虑疾病本身对孕妇的影响,还要考虑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皮肤症状的瘙痒可能会影响孕妇的睡眠和情绪,而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等可能会增加孕妇的身体负担。在治疗方面,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轻度的皮肤症状可采用外用药物缓解瘙痒,如炉甘石洗剂等。若病情较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产检,密切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