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主要表现
重型肝炎患者会出现多种临床表现:一是黄疸严重且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慢性肝病病史等因素会影响黄疸进展;二是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不同人群和生活习惯会使症状有不同表现;三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且凝血指标异常,老年人、女性及有血液系统病史者情况更严重;四是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为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部分人群症状不典型或易被掩盖;五是有腹水,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心脏病史、肥胖、长期大量饮酒等因素会影响腹水情况;六是可能引发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损害表现,老年人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者风险更高、预后更差。
一、黄疸
重型肝炎患者的黄疸通常较为严重且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可每日上升17.1μmol/L以上,或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皮肤和巩膜被染成黄色。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肝脏功能储备较差,黄疸进展可能更快、更严重。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可能因生理变化,黄疸的表现和病情进展也会有所不同。生活中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肝细胞损伤,使黄疸症状更明显。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肝脏基础较差,黄疸出现后恢复更困难。
二、消化道症状
1.食欲不振: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了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也受到影响。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较弱,重型肝炎时食欲不振症状可能更突出,营养状况恶化更快。女性可能因心理因素,如焦虑等,进一步加重食欲不振。有胃肠病史的患者,消化功能基础差,食欲不振表现会更严重。
2.恶心呕吐:常频繁发作,这是由于肝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逆蠕动增加。频繁呕吐会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儿童患者频繁呕吐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需特别注意护理。生活中经常食用刺激性食物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明显。
3.腹胀: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是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导致门静脉高压,胃肠道淤血,胃肠蠕动减慢,气体和液体在胃肠道内积聚。有腹水形成时,腹胀会更加明显。肥胖患者腹胀症状可能更难缓解,因为腹部脂肪堆积会掩盖腹胀的一些体征,也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三、凝血功能障碍
1.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这是因为肝细胞大量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同时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出血后不易止血。女性在经期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有血液系统病史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会更严重,出血风险更高。
2.凝血指标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降低,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这些指标的异常反映了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严重受损。
四、肝性脑病
1.性格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性格的突然改变,如原本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或原本内向的人变得烦躁不安、多言多动。这是由于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血氨等毒性物质进入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异常的哭闹、烦躁或嗜睡等,不易被家长察觉。有精神病史的患者,肝性脑病早期症状可能被误诊为精神疾病复发。
2.行为异常:出现一些无意识的动作,如乱摸、随地大小便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从嗜睡逐渐发展到昏迷。老年人反应迟钝,肝性脑病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生活中经常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可能会掩盖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
3.扑翼样震颤:让患者双手平伸,腕关节背伸时,可出现手指及腕关节快速的、不规则的扑动样震颤。这是肝性脑病较具特征性的体征。
五、腹水
患者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是由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等多种因素导致液体在腹腔内积聚。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可能因心功能不全加重腹水的形成。肥胖患者腹水的体征可能不明显,需要借助超声等检查来明确诊断。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可能较重,腹水形成后更难消退。
六、肝肾综合征
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这是由于重型肝炎时肝脏对有害物质的解毒功能下降,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重型肝炎时更容易发生肝肾综合征。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肾脏基础功能较差,发生肝肾综合征的风险更高,预后也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