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的症状和措施
胎膜早破的症状主要有阴道流液(最主要症状,不同孕周表现有差异)和感染相关表现(如体温升高、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疼痛等);措施包括一般处理(住院观察、监测胎心胎动)、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会阴清洁)、孕周相关处理(≥37周顺其自然或引产,<37周根据情况期待疗法或终止妊娠);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有高龄孕妇需更密切监测感染和胎儿情况,有基础疾病孕妇要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及治疗的影响,经产妇需注意体位和加强胎心胎动监测。概括为:胎膜早破有阴道流液及感染相关症状,处理包括一般处理、预防感染、按孕周处理,特殊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经产妇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胎膜早破的症状
1.阴道流液:孕妇突然感觉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可为无色透明,也可能含有胎脂等呈现微混状态,量可多可少,活动后或腹压增加时流液增多是常见表现。这是胎膜早破最主要的症状,是由于胎膜破裂后,羊水经阴道流出所致。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时,羊水量及流液情况有所差异,孕周越小,羊水量相对越少,但只要胎膜破裂就会有阴道流液表现。
2.感染相关表现:若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可能出现感染症状,如孕妇体温升高,可达38℃左右,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呈脓性或伴有臭味等。这是因为阴道内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经破裂的胎膜进入宫腔,引起宫腔内感染,感染后身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同时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另外,孕妇可能会有下腹疼痛,这是由于感染刺激子宫引起宫缩导致的疼痛。
二、胎膜早破的措施
1.一般处理
住院观察:一旦怀疑胎膜早破,孕妇应立即住院,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臀高头低卧位,以减少羊水流出,防止脐带脱垂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卧床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孕周较小的孕妇更要严格卧床,避免活动导致羊水进一步流失和脐带脱垂风险增加。
监测胎心胎动:密切监测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情况。通过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儿心率变化,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若发现胎心率异常,如过快或过慢,提示胎儿可能存在宫内缺氧等情况,需及时处理。同时,孕妇要自我监测胎动情况,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若胎动明显减少或增多,也需及时告知医生。
2.预防感染
抗生素应用:根据孕周等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在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绒毛膜羊膜炎等感染性并发症。对于孕晚期胎膜早破的孕妇,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母儿感染的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碘伏等消毒液进行会阴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感染机会。会阴部清洁对于预防胎膜早破后感染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妊娠期有阴道炎等基础疾病的孕妇,更要加强会阴护理。
3.孕周相关处理
孕周≥37周:如果胎膜早破发生在妊娠37周及以上,多已接近足月,一般可以顺其自然,等待自然临产。若超过24小时仍未临产,可考虑引产,通过使用催产素等药物诱发宫缩,促进分娩。因为此时胎儿已基本成熟,终止妊娠后胎儿存活率较高。
孕周<37周:对于孕周小于37周的胎膜早破孕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胎儿情况良好,没有感染迹象,可采取期待疗法,尽量延长孕周,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如地塞米松等,促进胎儿肺泡成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期待疗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有无感染征象、胎儿宫内情况等,一旦出现感染或胎儿窘迫等情况,需及时终止妊娠。对于有明显感染迹象或孕周较小但胎儿已无存活可能等情况,则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在处理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同时加强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因为高龄孕妇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等风险相对增加,所以在监测胎心胎动、进行超声检查等方面要更加频繁和细致。
2.有基础疾病孕妇:对于本身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胎膜早破后病情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膜早破后容易发生感染,且血糖控制可能会更困难,需要更加严格监测血糖,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使用药物预防感染等治疗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3.经产妇:经产妇发生胎膜早破时,由于有过分娩经历,宫颈等组织相对较松弛,发生脐带脱垂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在卧床休息时,要更加注意体位的正确,严格执行臀高头低卧位,并且要加强对胎心胎动的监测频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