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前置和前置胎盘的区别有哪些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等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即为前置胎盘,其病因包括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胎盘异常等共性因素及年龄、病史等个体差异因素;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阴道流血,依胎盘与宫颈内口关系分不同类型且表现有差异;诊断主要靠超声检查,必要时用MRI;对孕妇可致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等,对胎儿可致早产及相关并发症。
一、概念定义
胎盘前置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前置胎盘是医学上规范的术语表述,二者所指的是同一类妊娠并发症,即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二、病因方面
(一)共性病因因素
1.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
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手术史可损伤子宫内膜,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扩大面积,延伸至子宫下段,从而增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经产妇,有此类宫腔操作史都可能面临此风险,年龄因素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能力等,一般年龄偏大者相对更易出现子宫内膜修复欠佳情况。
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频繁宫腔操作等属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多次宫腔操作史的人群需格外注意妊娠后前置胎盘的发生可能。
2.胎盘异常
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时胎盘面积相对较大,易延伸至子宫下段;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等,也可能导致胎盘位置异常,增加前置胎盘发生几率。不同性别孕妇在这方面无本质差异,但妊娠多胎的女性发生风险相对更高。
(二)个体差异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高龄孕妇(年龄≥35岁)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年轻孕妇。随着年龄增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等方面会发生变化,使得胎盘更容易出现位置异常情况。
病史因素:有前置胎盘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复发风险明显增高。
三、临床表现方面
(一)共性表现
1.无痛性阴道流血
在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的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典型表现。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偶尔也有初次出血就较大量的情况。无论是哪种性别、年龄的孕妇,只要发生前置胎盘,都可能出现此症状,但不同个体流血量及出血时间等可能有差异。例如,年轻孕妇若存在胎盘面积过大情况,可能在相对较早孕周就出现阴道流血;而高龄孕妇由于自身子宫等情况,流血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二)不同情况差异
根据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前置胎盘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较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出血频繁,量较多;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情况介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之间;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较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
四、诊断方面
(一)超声检查
1.超声是主要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准确性较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孕妇均可进行超声检查,一般在妊娠中期通过超声初步筛查胎盘位置,妊娠晚期明确胎盘具体位置及类型。例如,年轻孕妇在常规产前检查中,通过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胎盘位置异常情况;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剖宫产史等,更需加强超声监测,了解胎盘位置。
(二)磁共振成像(MRI)
一般在超声检查有疑问或诊断不明确时选用。它对于评估胎盘植入等情况有一定价值,但不是常规的首选诊断方法。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孕妇,如怀疑有胎盘植入且超声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进行MRI检查,不过其费用相对较高,且一般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五、对妊娠结局及母儿影响方面
(一)对孕妇的影响
1.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产后子宫下段肌组织收缩力较差,不易收缩止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这是前置胎盘对孕妇较严重的影响之一。无论哪种类型的前置胎盘,都存在产后出血风险,只是完全性前置胎盘等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对于年龄偏大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相对下降,产后子宫收缩等能力可能更弱,产后出血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
2.胎盘植入
前置胎盘尤其是附着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易发生胎盘植入。胎盘植入可导致严重出血、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需要切除子宫,危及孕妇生命。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相对较高,此类孕妇在孕期及分娩过程中需高度警惕胎盘植入情况,进行严密监测。
(二)对胎儿的影响
1.早产
由于前置胎盘孕妇常需提前终止妊娠,所以早产发生率较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可能面临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胎儿预后。对于不同孕周发生前置胎盘的孕妇,早产风险不同,孕周越小,早产对胎儿的影响越大,低体重儿等发生率越高。例如,妊娠28周前发生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孕妇,胎儿早产几率很高,胎儿出生后存活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