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少是什么引起
羊水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胎儿、胎盘、母体和羊膜四个方面。胎儿因素有结构异常(如泌尿系统、肺发育异常)、生长受限(受妊娠期合并症、胎盘功能不良影响)、胎儿窘迫(如过期妊娠导致);胎盘功能减退包括过期妊娠、胎盘早剥、胎盘梗死;母体因素有脱水、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吲哚美辛);羊膜病变主要指羊膜腔感染。特殊人群如高危孕妇要定期产检关注羊水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胎儿相关问题采取治疗措施,分娩时若羊水少会决定是否及时终止妊娠以保障胎儿安全。
一、胎儿因素
1.胎儿结构异常: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是导致羊水少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胎儿肾缺如、肾小管发育不全、尿道梗阻等,会影响胎儿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而胎儿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这些异常情况就会使羊水产生减少。胎儿肺发育不全也可能与羊水少有关,因为肺参与羊水的吸收和分泌过程,肺发育异常会影响这一平衡,导致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就可能有所表现,且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2.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受限的胎儿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液生成减少,进而引起羊水少。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孕妇,其胎儿发生生长受限的概率增加,出现羊水少的风险也相应升高。此外,胎盘功能不良也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和羊水少的重要因素,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胎盘功能不佳会影响胎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3.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缺氧时,会引起血液循环重新分配,优先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胎儿尿液生成减少,造成羊水过少。过期妊娠时,胎盘功能逐渐减退,容易导致胎儿窘迫和羊水少。
二、胎盘功能减退
1.过期妊娠:过期妊娠时,胎盘功能会逐渐减退,胎盘的血流量减少,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受到影响,胎儿尿液生成减少,从而导致羊水少。过期妊娠的时间越长,羊水少的发生率越高,对胎儿的危害也越大。对于预产期过后仍未分娩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羊水情况和胎儿状况。
2.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会导致胎盘的有效面积减少,影响胎盘的功能,使胎儿获得的营养和氧气减少,胎儿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少。同时,胎盘早剥还可能导致母体出血,进一步影响胎儿的血供和羊水的生成。
3.胎盘梗死:胎盘梗死是由于胎盘局部血管堵塞,导致该区域的胎盘组织缺血坏死,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胎盘梗死面积较大时,会使胎盘的物质交换能力下降,胎儿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羊水少。孕妇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疾病时,发生胎盘梗死的风险增加。
三、母体因素
1.孕妇脱水:孕妇摄入水分不足或因呕吐、腹泻、发热等原因导致水分丢失过多,会使母体血容量减少,进而导致胎盘灌注减少,胎儿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少。孕妇在孕期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如果孕妇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2.孕妇疾病: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血管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胎盘灌注不足,胎儿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少。孕妇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会影响胎盘的功能,导致羊水少。此外,孕妇患有糖尿病时,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影响胎盘功能和胎儿的代谢,增加羊水少的发生风险。
3.药物影响:孕妇在孕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羊水少,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吲哚美辛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会影响胎儿的肾脏功能,减少胎儿尿液生成;吲哚美辛有抑制胎儿排尿的作用,使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时,可能导致羊水少。孕妇在孕期用药需要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四、羊膜病变
羊膜腔感染:羊膜腔感染时,炎症会破坏羊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羊水外漏增加或羊水生成减少。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孕妇有胎膜早破、阴道炎等情况时,容易发生羊膜腔感染。羊膜腔感染不仅会导致羊水少,还可能引起胎儿感染、早产等严重并发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特别是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合并症的孕妇,以及高龄孕妇、多胎妊娠孕妇等高危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羊水情况。如果孕妇发现胎动异常、腹部增长缓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改善胎盘循环、增加胎儿营养供应等。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发现羊水少,医生会根据胎儿的情况和产程进展,决定是否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以确保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