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上,不同年龄段良恶性倾向有别,幼女和少女可能有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生育年龄多为功能性囊肿,中老年易患卵巢上皮性癌,良性肿瘤生长慢、早期无症状,恶性则生长快且有多种症状,妇科检查中良性与恶性特征不同;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能显示肿瘤特征,但存在一些检查受限情况;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HE4、AFP、hCG等各有诊断价值,部分良性疾病也可能使其轻度升高;病理检查有手术切除活检和穿刺活检,前者是“金标准”,穿刺活检有风险;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青少年、绝经后女性及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在处理卵巢肿瘤时需特殊考虑。
一、临床表现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卵巢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倾向。幼女和少女可能出现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如畸胎瘤,多为良性,但也有未成熟畸胎瘤这种恶性类型。生育年龄女性,功能性囊肿较为常见,一般为良性,而卵巢上皮性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绝经后女性发现卵巢肿瘤,恶性可能性相对增加。
2.症状特点:良性卵巢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腹部坠胀、腹部包块等。恶性卵巢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可出现腹胀、腹痛、腹水、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果肿瘤压迫周围组织,还可能导致尿频、便秘、下肢水肿等表现。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出现类似症状时要注意与炎性包块鉴别;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者,要警惕卵巢巧克力囊肿恶变可能。
3.妇科检查:良性肿瘤多为单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恶性肿瘤多为双侧,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常与周围组织粘连,三合诊检查可在直肠子宫陷凹触及质硬结节。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卵巢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良性肿瘤超声表现多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多为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周边或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恶性肿瘤边界多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呈实性、混合性回声,可见乳头样突起,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血流阻力指数低。对于肥胖女性或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能影响超声检查的准确性。
2.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良性肿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有腹水、淋巴结转移等表现,增强扫描后有明显强化。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要谨慎使用造影剂;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合进行MRI检查。
三、肿瘤标志物检查
1.CA125:是卵巢上皮性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约80%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但在一些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也可出现轻度升高。绝经后女性CA125升高更要警惕恶性可能。有盆腔炎症病史的患者,CA125可能会有波动,需要动态观察。
2.HE4:在卵巢癌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优势,且在一些良性疾病中升高不明显,与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
3.AFP: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在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中也可能升高。对于有肝炎、肝硬化病史的患者,AFP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升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hCG:原发性卵巢绒癌患者血清hCG水平明显升高,一些含有滋养细胞成分的卵巢肿瘤也可使hCG升高。
四、病理检查
1.手术切除活检:是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或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级。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尽量保留生育功能,但要确保切净肿瘤组织。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怀疑恶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
2.穿刺活检: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获取肿瘤细胞进行病理检查。但穿刺活检有导致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一般不作为首选,多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穿刺活检要谨慎操作。
特殊人群提示:孕妇发现卵巢肿瘤时,要综合考虑孕周、肿瘤大小、性质等因素。孕早期发现的卵巢肿瘤,可观察至孕12周后,因为孕12周前手术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孕晚期发现的肿瘤,如果无明显症状,可待分娩后处理。儿童和青少年发现卵巢肿瘤,手术时要尽量保留卵巢功能,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绝经后女性发现卵巢肿瘤,无论大小、有无症状,都要高度警惕恶性可能,及时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有家族性卵巢癌、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肿瘤并鉴别其良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