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的区别
前置胎盘与低置胎盘在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及预后上存在差异。定义上,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分完全性等类型,低置胎盘是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小于20mm但未达内口;临床表现中前置胎盘有妊娠晚期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且不同类型有差异,低置胎盘出血相对较轻;诊断均靠超声及结合病史症状;处理上前置胎盘依情况采取期待或终止妊娠等,低置胎盘处理相对保守;预后方面前置胎盘完全性预后相对差,部分性等相对好,低置胎盘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也需妥善处理。
一、定义与位置差异
1.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可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即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部分性前置胎盘,即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边缘性前置胎盘,即胎盘下缘附着于宫颈内口边缘。
2.低置胎盘:属于前置胎盘的一种特殊类型,指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小于20mm,但未达到宫颈内口。
二、临床表现差异
1.阴道出血情况
前置胎盘: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是其典型症状。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较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称为“警戒性出血”,且出血频繁,量较多;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介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之间;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多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
低置胎盘:阴道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一般出血量比完全性和部分性前置胎盘少,多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
2.对妊娠结局及母体、胎儿影响
前置胎盘:由于胎盘位置低,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胎盘剥离面大,引起大量出血,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同时也会增加胎儿早产、缺氧、窘迫等风险,因为胎盘位置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血供和氧供。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其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子宫血管等情况可能不如年轻孕妇理想。生活方式方面,有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等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概率增加,这些病史会影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胎盘着床位置异常的可能性增大。
低置胎盘:相对前置胎盘来说,对妊娠结局及母体、胎儿的影响一般相对较轻,但仍需密切关注,在妊娠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阴道出血等情况,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尤其是在分娩时需要评估胎盘剥离情况等,对于有低置胎盘的孕妇,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需要加强孕期监测,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等,以减少阴道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三、诊断方法差异
1.超声检查
前置胎盘: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胎盘与宫颈内口的位置关系,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胎盘是完全性、部分性还是边缘性前置胎盘。
低置胎盘:超声检查同样是诊断低置胎盘的重要手段,能够明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距离,从而确诊低置胎盘。在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不同的超声检查医生可能会有一定的操作差异,但一般都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胎盘位置情况。
2.病史及症状结合
前置胎盘:根据孕妇既往的一些高危因素病史,如多次刮宫、剖宫产等,再结合妊娠晚期出现的无痛性阴道出血症状,高度提示前置胎盘可能,然后通过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诊。
低置胎盘:同样结合孕妇的病史以及妊娠晚期出现的少量阴道出血等症状,再经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距离来确诊。
四、处理及预后差异
1.处理原则
前置胎盘:治疗原则是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根据孕周、胎儿状况、出血量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若孕周较小,胎儿未成熟,出血不多,可采取期待疗法,让孕妇卧床休息,进行止血、促胎肺成熟等治疗;若孕周较大,出血多,危及产妇生命或胎儿存活,多需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剖宫产等。
低置胎盘:处理相对前置胎盘来说可能相对保守一些,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果孕周较小,胎儿情况良好,出血少,可采取期待疗法,密切监测孕妇阴道出血情况、胎心等,嘱孕妇多休息;如果孕周较大,接近分娩,出现阴道出血等情况,需要评估分娩方式等,一般低置胎盘在符合剖宫产指征时可能会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2.预后情况
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由于出血风险高,对母儿的影响较大,预后相对较差一些;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预后相对较好,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治疗情况和母儿的恢复情况来判断。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年轻孕妇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预后可能相对较好,而高龄孕妇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低置胎盘:一般来说,低置胎盘的预后相对前置胎盘较好,但如果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阴道出血等情况,也可能会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仍需要密切关注和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