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梅核气是啥病
梅核气在西医中多属咽异感症,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且不影响进食,症状时轻时重、情志不舒时可能加重。其病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局部咽喉疾病及全身因素如胃食管反流病、内分泌失调等。症状主要为咽喉异物感,部分伴有咽干、咽痒等,且精神紧张时加重、注意力分散时减轻。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青少年因学习压力易患病,中青年受精神心理与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老年人因慢性疾病诱发,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易发病。诊断需综合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用疏肝理气等中药,西医根据病因选药)及针刺、按摩等。预防护理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调节情绪和注意口腔卫生。
一、梅核气的定义
梅核气是中医病名,在西医中多被归类为咽异感症,是一种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病症。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梅核样物体,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症状时轻时重,且在情志不舒时可能加重。
二、梅核气的病因
1.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咽喉部肌肉的调节,导致咽喉部感觉异常。例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更容易患上梅核气。
2.局部因素: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咽喉部疾病,会使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炎症刺激状态,引起咽喉部感觉神经功能紊乱,从而产生异物感。此外,鼻窦炎患者的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也可能刺激咽喉,引发梅核气。
3.全身因素:胃食管反流病会使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导致咽喉部不适。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影响咽喉部的正常生理功能,诱发梅核气。
三、梅核气的症状表现
1.咽喉异物感:这是最主要的症状,患者自觉咽喉部有异物,位置多在咽中或一侧,有时可上下移动。
2.其他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干、咽痒、微痛,或出现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在精神紧张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异物感会更加明显;而在进食、工作忙碌或注意力分散时,症状可能减轻或消失。
四、不同人群梅核气的特点及应对
1.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学习压力较大,容易因精神紧张引发梅核气。他们可能由于面临考试、升学等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对于这类患者,应帮助其调整心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以缓解压力。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用嗓。
2.中青年:该年龄段人群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精神心理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对梅核气的发生影响较大。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中青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在工作之余,可通过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诱发或加重梅核气。对于老年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4.女性:女性在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情绪容易波动,可能增加梅核气的发病风险。在这些特殊时期,女性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经期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孕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更年期女性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缓解不适症状。
五、梅核气的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异物感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2.体格检查:检查咽喉部,观察有无红肿、溃疡、肿物等病变。同时,还可能检查颈部淋巴结,排除其他疾病。
3.辅助检查:如喉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咽喉部的情况,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食管钡餐检查可排除食管疾病。对于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
六、梅核气的治疗
1.心理治疗:对于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梅核气,心理治疗至关重要。可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药物治疗:中医常采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半夏厚朴汤等。西医治疗则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质子泵抑制剂等。
3.其他治疗:针刺疗法可选取廉泉、天突、人迎等穴位,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按摩颈部及咽喉周围的肌肉,也有助于减轻咽喉部的紧张感。
七、梅核气的预防和护理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嗓,减少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行为。
2.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调节情绪: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
4.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