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浑身难受怎么办
浑身难受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症状,需明确原因并针对性处理,特殊人群还有相应注意事项。原因方面,疼痛源于骨髓瘤细胞侵犯骨骼、高钙血症等;贫血因骨髓瘤细胞抑制正常造血;感染是免疫力下降所致;肾功能损害由轻链蛋白沉积等引发。处理方法上,缓解疼痛可用药物、局部护理、放疗;纠正贫血可输血或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控制感染选合适抗感染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改善肾功能要水化碱化尿液、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透析。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注意药物耐受和基础病;儿童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及心理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权衡治疗利弊;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改变不良习惯;有其他病史人群预防药物对原病史的不良影响。
一、明确浑身难受的原因
1.疼痛相关: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会侵犯骨骼,导致骨痛,尤其是腰骶部、胸部和肋骨等部位。此外,骨髓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引起破骨细胞活化,进一步加重骨质破坏,产生疼痛。高钙血症也可能引发骨痛,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破坏骨质,使得大量钙释放入血,血钙升高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2.贫血相关: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抑制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贫血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患者常感到乏力、头晕、心慌等不适。
3.感染相关:患者体内的正常免疫球蛋白生成受抑制,而异常的M蛋白又无免疫活性,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会引起发热、寒战、咳嗽、尿频尿急等全身或局部症状,使患者浑身难受。
4.肾功能损害相关:骨髓瘤细胞产生的轻链蛋白可在肾脏沉积,引发肾小管损伤,此外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也会损害肾功能。肾功能受损后,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可出现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二、针对浑身难受的处理方法
1.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对于骨痛严重的患者,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破坏,缓解骨痛。
局部护理:对于疼痛部位,可采用适当的局部护理,如热敷、按摩(需注意避免用力过度,防止病理性骨折)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骨痛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照射,减轻局部肿瘤负荷,缓解疼痛。
2.纠正贫血
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且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迅速改善贫血症状。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纠正贫血。同时,可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
3.控制感染
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增强免疫力: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4.改善肾功能
水化、碱化尿液:通过大量补液,促进轻链蛋白等有害物质排出,同时碱化尿液,防止轻链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纠正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对于已经发生肾衰竭的患者,必要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儿童患者: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如需使用,需权衡利弊,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此外,儿童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关注,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儿童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大多具有致畸性或可通过乳汁分泌,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充分权衡治疗对孕妇和胎儿或婴儿的利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必要时需终止妊娠或停止哺乳。
4.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吸烟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类患者应在治疗期间戒烟,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5.有其他病史人群:若患者既往有心脏病史,在使用某些药物(如蒽环类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防止药物性心脏损害。若患者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时,需注意预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