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压疮
为预防压疮等皮肤问题,需从定期评估与监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体位变换、减压防护措施、营养支持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护理。定期至少每2小时评估长期卧床等人群皮肤状况,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定时翻身,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及敷料,保证均衡营养与水分摄入,针对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瘫痪患者等特殊人群采取相应特殊护理措施。
一、定期评估与监测
1.评估频率: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群,如老年人、术后患者等,应至少每2小时评估一次皮肤状况,包括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等。对于皮肤易受损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瘫痪患者等,评估频率应适当增加。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更易发生压疮,需更密切监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或血管神经病变,皮肤抵抗力下降,评估需更频繁。
2.评估内容:详细检查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肩胛部等,观察是否有发红、破溃、硬结等情况。通过评估及时发现皮肤早期变化,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清洁方法: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对于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清理排泄物,可用温水清洗局部后涂抹皮肤保护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老年人皮肤相对干燥,清洁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大小便失禁患者局部皮肤受排泄物刺激易受损,清洁后保护剂的使用可有效隔离刺激。
2.保持干燥:使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擦拭。勤换床单、衣物,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褶皱。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如肥胖者、高热患者等,需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和床单,防止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肥胖者皮肤褶皱多,易潮湿,更要注意局部皮肤的干燥;高热患者出汗多,同样需加强皮肤干燥护理。
三、体位变换
1.变换频率:鼓励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可进行多种体位交替,如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等。长期卧床患者骨骼突出部位持续受压易发生压疮,定时翻身可分散压力。不同体位交替能进一步均衡身体各部位受压情况,例如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放置软枕,保持舒适体位同时减轻局部压力。
2.翻身技巧: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可使用翻身辅助器具,如翻身枕、气垫床等,协助患者翻身。对于体弱患者,需两人或多人协作翻身,确保动作轻柔、平稳。老年人骨骼脆弱,翻身时更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防止造成骨折等损伤;使用翻身辅助器具可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同时更好地保护患者皮肤。
四、减压防护措施
1.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床垫:气垫床可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减少局部压力。减压床垫有多种类型,如泡沫减压床垫等,能有效分散压力。对于长期卧床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或专业减压床垫。肥胖患者体重较大,对皮肤压力更高,使用减压床垫可更好地减轻局部压力;术后患者身体虚弱,需要良好的减压措施促进皮肤健康。
2.使用减压敷料:在易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敷料,如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等,这些敷料具有吸收渗液、减轻压力的作用。对于已有皮肤发红但未破溃的部位,可使用减压敷料进行保护。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差,使用减压敷料有助于保护早期受压皮肤,防止进一步损伤;儿童皮肤娇嫩,选择合适的减压敷料需更谨慎,确保不刺激皮肤。
五、营养支持
1.均衡饮食: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皮肤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对于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肠内营养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需注意营养的易消化吸收;肥胖患者需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热量摄入,防止因体重过重增加皮肤压力;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合理安排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以保持皮肤的湿润度,促进血液循环。脱水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容易受损,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皮肤正常生理功能。高热患者、大量出汗患者需增加水分补充量,防止因脱水引发皮肤问题;儿童新陈代谢快,需根据年龄合理保证水分摄入。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薄、弹性差、修复能力弱,更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皮肤,注意保暖防止因寒冷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良,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选择合适的床单和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对于婴幼儿,要注意diaper区域的护理,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
3.糖尿病患者:除常规预防措施外,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同时,要密切关注足部等易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患者对压力感知不敏感,更易发生压疮且不易察觉。
4.瘫痪患者:由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更需加强体位变换和皮肤护理。可使用专业的护理设备辅助翻身和皮肤清洁,家属或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