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有多高
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血压通常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不同病因相关血压特点各异,如肾实质性高血压多为中重度且难控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为轻中度但部分可重度,嗜铬细胞瘤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显著升高;年龄方面儿童青少年较少见、中年常见、老年人复杂且波动大;性别一般无绝对差异但围绝经期等有间接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加重血压升高,健康生活方式有助控制;有肾脏、肾上腺、心血管疾病病史者发生相应继发性高血压风险高且影响不同。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范围情况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其血压升高的具体数值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一般有多高”的绝对标准,但通常会高于正常血压范围。正常血压收缩压应小于120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会明显超出这个范围,例如收缩压可能超过140mmHg,舒张压可能超过90mmHg,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更高的血压值,如收缩压超过18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等。不同病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其血压升高的程度会有所差异,比如由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的幅度可能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肾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压升高往往越明显。
(一)不同病因相关血压特点
1.肾实质性高血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患者血压升高程度可因肾脏病变的进展情况而异。早期可能只是轻度升高,随着病情发展,血压会逐渐持续升高,多数患者表现为中度以上的血压升高,收缩压可在150180mmHg左右,舒张压在90110mmHg左右,且这类患者血压较难控制,易出现顽固性高血压情况。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多,引起血压升高。患者血压一般为轻、中度升高,多数收缩压在150mmHg左右,舒张压在90mmHg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较明显的血压升高,甚至接近恶性高血压的水平,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重度高血压。
3.嗜铬细胞瘤:肿瘤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阵发性发作时血压可突然显著升高,收缩压可高达200300mmHg,舒张压也可明显升高至130180mmHg;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也高于正常范围,基础血压可在150/90mmHg以上,且可在持续性升高基础上出现阵发性加剧。
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继发性高血压血压表现的影响及相关情况
(一)年龄因素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发生的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可能与先天性肾脏疾病等相关,血压升高情况可能因基础疾病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先天性肾动脉狭窄的儿童患者,血压升高程度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中年人群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发病人群,不同病因导致的血压升高在中年人群中都可能出现,且随着年龄增长,若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血压可能会进一步波动或升高。老年人发生继发性高血压时,往往合并有其他多种基础疾病,如老年人的肾动脉硬化等导致的肾实质性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更为复杂,且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大的情况,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等因素会影响血压的稳定。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没有其他特殊性别相关疾病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情况下,男女在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升高表现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某些与内分泌相关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比如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影响一些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进而对血压升高情况产生一定作用,但总体而言,性别本身不是决定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具体数值的关键因素,而是通过影响相关内分泌等因素间接对血压有一定影响。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升高情况。例如长期高盐饮食的患者,会导致钠水潴留,加重血容量增多,从而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本身有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的患者,高盐饮食会使得原本的血压升高更为明显;长期大量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不利于血压的控制,会使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难维持在正常范围;长期酗酒的患者,酒精会影响血管紧张素等的代谢,也会促使血压升高,加重继发性高血压的病情。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控制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积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降低血压,使其尽量接近正常范围。
(四)病史因素
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肾实质性高血压的风险较高,且其血压升高情况往往与肾脏疾病的病程、严重程度相关,比如既往有严重肾小球肾炎病史的患者,随着病情迁延,血压升高的可能性增大,且血压控制相对更困难;有肾上腺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如曾经患过肾上腺肿瘤等疾病,发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相关继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增加,其血压升高的特点也与该肾上腺疾病的具体情况相关;有心血管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在发生继发性高血压时,血压升高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因为其心血管系统本身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血压的异常波动或持续升高会加重心脏、血管等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