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是因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致肾脏血流减少、激活RAAS使血压升高的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5%。其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等,发病机制为肾动脉狭窄使肾脏缺血刺激分泌肾素,经一系列反应升高血压。临床表现有高血压、肾脏损害、血管杂音等,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超声、CTA、MRA、肾动脉造影等。治疗有药物、介入、手术三种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与管理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
一、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定义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肾脏血流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使血压升高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它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约占1%5%。
二、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肾动脉内膜下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影响肾脏血流。
2.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常见于青年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是肾动脉壁中层的纤维组织和肌肉组织发育异常,引起肾动脉局限性或弥漫性狭窄。
3.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累及肾动脉,导致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可同时伴有其他大动脉的病变。
三、发病机制
当肾动脉狭窄时,肾脏灌注压下降,肾缺血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肾素。肾素将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它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升高血压。
四、临床表现
1.高血压: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且难以用一种或多种降压药物控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性高血压,即血压显著升高,伴有眼底病变、肾功能损害等。
2.肾脏损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蛋白尿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3.血管杂音:部分患者在脐周或腰部可闻及血管杂音,是肾动脉狭窄的重要体征之一。
五、诊断方法
1.血液检查: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指标,肾动脉狭窄患者常出现肾素水平升高。同时,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了解肾脏功能情况。
2.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观察肾动脉的形态、内径及血流情况。但对于肥胖、肠道气体干扰等情况,检查结果可能不准确。
3.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狭窄部位、程度,诊断准确性较高。但CTA需要注射造影剂,有一定的辐射;MRA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宜进行。
4.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肾动脉的走行、狭窄部位和程度,并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造影剂过敏等。
六、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不能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及作为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但ACEI和ARB在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中禁用,以免引起急性肾衰竭。
2.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肾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必要时可置入支架,保持肾动脉通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存在再狭窄的风险。
3.手术治疗:对于肾动脉狭窄严重、介入治疗失败或存在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肾动脉搭桥术、肾动脉内膜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肾功能等指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2.儿童:儿童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相对少见,多由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大动脉炎引起。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患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时,治疗较为棘手。ACEI和ARB可导致胎儿畸形,禁用。可选用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相对安全的降压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八、预防与管理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至关重要。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2.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病情,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遵医嘱服药。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肾脏超声、肾功能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肾动脉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