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源性心力衰竭是什么意思
非心源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脏以外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状态,常见病因有肺部、肾脏、内分泌疾病、贫血、感染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诊断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治疗、遵循与心源性心衰相似原则治疗及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多种基础疾病人群在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需谨慎用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一、非心源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非心源性心力衰竭是指由心脏以外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状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脏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当心脏本身没有原发性的器质性病变,但由于其他系统的疾病或异常情况,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导致心输出量下降,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就会引发非心源性心力衰竭。
二、常见病因
1.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的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逐渐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即肺源性心脏病。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也可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2.肾脏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体内水钠潴留、毒素蓄积等因素,可导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心肌损伤,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明显升高。
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心脏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长期可导致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不足,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包积液等,影响心脏功能。
4.贫血:严重且长期的贫血,机体为了满足组织的氧供,心脏需要增加输出量,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导致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
5.感染: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毒素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同时炎症反应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也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
三、临床表现
非心源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心源性心力衰竭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点。
1.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部疾病导致的心力衰竭还可伴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2.水肿:多表现为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肾脏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水肿可能更为明显,且常伴有蛋白尿、血尿等肾脏损害的表现。
3.乏力、疲倦:由于心输出量下降,机体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4.其他:还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胃肠道淤血的症状,以及少尿、肾功能恶化等表现。
四、诊断
非心源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肺部、肾脏、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史,以及贫血、感染等情况。
2.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同时检查心脏大小、心率、心律、杂音等体征。肺部疾病患者可能有桶状胸、呼吸音减弱等体征;肾脏疾病患者可能有高血压、蛋白尿等表现。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BNP或NTproBNP升高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等。胸部X线检查可观察肺部情况和心脏大小。对于怀疑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还可进行肺功能检查;怀疑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进行肾脏超声、肾功能等检查。
五、治疗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纠正贫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进行输血治疗;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2.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心源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相似,包括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和心脏负荷,使用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用强心剂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但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
3.支持治疗:包括吸氧、休息、限制钠盐摄入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血液透析等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各器官储备功能下降,对心力衰竭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应适当减少,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等并发症,因为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能力受限,跌倒后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2.儿童:儿童非心源性心力衰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在治疗时,应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
3.孕妇:孕妇发生非心源性心力衰竭时,治疗需要考虑胎儿的安全。在选择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治疗。
4.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病情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患有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时,要注意药物对血糖和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控制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