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闭锁是一种罕见先天性心脏畸形,由胚胎发育等因素致肺动脉血流受阻,有特定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包括不同时期的症状和体征,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姑息性和根治性)及介入治疗,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生儿和婴儿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具体而言,肺动脉闭锁是胚胎发育等致肺动脉血流受阻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病理上有胚胎发育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分不同时期症状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治疗有手术和介入,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肺动脉闭锁的定义
肺动脉闭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指肺动脉瓣或者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发育异常导致的肺动脉血流受阻的先天性心脏疾病。
二、病理生理机制
1.胚胎发育因素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脉干分隔异常等因素可导致肺动脉瓣结构异常,进而引起肺动脉闭锁。一般认为与胚胎早期心血管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妊娠第58周)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影响有关,例如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胚胎发育出现异常的风险,导致肺动脉闭锁相关结构的发育缺陷。
2.血流动力学改变
由于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射出的血液无法正常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循环,右心室压力会逐渐升高,而肺循环血流量减少。长期如此,会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导致右心室肥厚等一系列病理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影响左心功能,因为肺循环血流量减少会使左心回心血量也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新生儿期:患儿可能出现发绀,这是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导致的,表现为口唇、甲床等部位皮肤黏膜青紫。还可能出现气促、喂养困难等症状,因为肺循环血流量不足,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供,新生儿会表现出吃奶费力、呼吸急促等情况。
婴儿及儿童期:除了持续存在的发绀外,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长期缺氧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蹲踞现象,这是一种自我缓解缺氧症状的方式,通过蹲踞可以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从而暂时改善缺氧状况。
2.体征表现
医生听诊时可能会发现心脏杂音,根据病情不同杂音特点有所差异。同时,可能会有杵状指(趾),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导致的手指或脚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
四、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肺动脉闭锁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肺动脉瓣的结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发育情况,能够明确肺动脉闭锁的类型,如肺动脉瓣闭锁、肺动脉主干闭锁等,还可以评估右心室的大小、功能以及心脏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2.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心脏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心脏解剖结构信息,对于评估肺动脉闭锁的病变范围以及心脏整体结构的改变有重要价值。它能够从多个角度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3.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可以直接测量心脏各腔室的压力,了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还可以进行造影检查,明确肺动脉闭锁的具体部位和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但心导管检查是有创检查,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五、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
姑息性手术:对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可能首先需要进行姑息性手术,如体肺分流术。通过建立体循环到肺循环的分流通道,增加肺循环血流量,改善缺氧状况,为后续的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例如经典的BlalockTaussig分流术,是将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进行吻合,使体循环的血液分流到肺循环。
根治性手术:当患儿生长到一定阶段,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时,可以考虑进行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肺动脉瓣重建、肺动脉分支修复等操作,以恢复正常的肺动脉血流。但根治性手术的难度较大,对手术技术和患儿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
2.介入治疗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肺动脉闭锁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通过介入的方法对肺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等操作,但介入治疗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预后情况
1.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肺动脉闭锁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病情越重,预后相对越差。如果肺动脉闭锁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脏畸形,预后往往更不理想。
治疗时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能够在新生儿期及时进行合适的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如果治疗时机较晚,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良。
患儿自身情况:患儿的身体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等也会影响预后。如果患儿体质较好,能够较好地耐受手术和术后恢复,预后相对较好。
2.长期预后
经过合适治疗的患儿,部分可以获得较好的长期预后,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发育。但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心脏功能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部分患儿可能会存在一些长期的问题,如心脏功能不全、肺动脉再狭窄等,需要长期进行医疗监测和干预。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
新生儿患有肺动脉闭锁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暖,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而缺氧会影响新生儿的代谢,保暖有助于维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和代谢。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发绀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
2.婴儿及儿童
婴儿和儿童在治疗后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过度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监测心脏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手术史的患儿,要注意手术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