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什么意思
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90%以上,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致,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一般表现及靶器官损害表现,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测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防治包括非药物干预(饮食、体重、戒烟限酒、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妊娠、儿童青少年有不同注意事项,需长期关注管理以控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90%以上。它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发展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一)遗传因素影响
遗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大约占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的40%60%。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等,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二)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钠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例如,长期每天钠摄入量超过6克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钠摄入量低的人群。此外,过量饮酒也会促使血压升高,酒精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长期大量饮酒者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显著增加。
2.肥胖因素: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出多种激素和炎性介质,影响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一般来说,体重指数(BMI)超过28的肥胖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
3.精神压力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升血压的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血压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休息后可缓解。
(二)靶器官损害相关表现
1.心脏损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大,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而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2.肾脏损害: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3.脑血管损害: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起脑出血、脑梗死等。患者可出现突发的头痛、呕吐、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
4.眼底损害:高血压可导致眼底动脉硬化,严重时可出现眼底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影响视力。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
(一)非药物干预
1.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减少食用油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钾、镁、钙等营养素的摄入。
2.体重管理:对于肥胖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减轻体重。目标是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例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控制饮食量,避免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3.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应坚决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心理调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听音乐、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二)药物治疗
当非药物干预不能使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时,需要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有无并发症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例如,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会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对于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等。
五、特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存在脏器功能减退,在降压治疗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用药,缓慢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等。此外,老年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二)妊娠女性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妊娠女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时应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例如,甲基多巴等药物相对较为安全,但仍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等。
(三)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也有一定比例。对于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首先应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如果需要药物治疗,应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血压变化。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疾病,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