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症状有哪些
血管炎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有发热(热度、表现、持续时间因类型而异)和乏力(因慢性炎症、代谢紊乱等致活动耐力下降)。局部症状包含皮肤表现(皮疹如过敏性紫癜、白塞病皮疹,溃疡如贝赫切特综合征皮肤溃疡)、肾脏表现(蛋白尿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血尿因血管破坏红细胞漏出)、肺部表现(咳嗽因肺部血管炎症刺激黏膜,咯血因肺部血管破裂出血)、关节肌肉表现(关节疼痛因关节周围血管受累,肌肉无力因肌肉血管受累致缺血缺氧)。
一、全身症状
1.发热:许多血管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其热度可高可低,从低热到高热不等。在一些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较为常见,这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不同类型的血管炎发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大动脉炎患者发热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而韦格纳肉芽肿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等情况。发热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是间歇性发热,有的则是持续性发热。
2.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血管炎导致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因素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功能,使得患者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会感到疲惫不堪。这种乏力感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基础体力就相对较弱,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影响其日常生活;年轻患者也可能因为乏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等活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本身缺乏运动或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乏力的感觉,而有基础病史如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血管炎引起的乏力可能会与原发病的乏力症状相互叠加,使患者感觉更加不适。
二、局部症状
(一)皮肤表现
1.皮疹:多种血管炎可出现皮疹。例如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初起为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其他年龄段也可发病。其发生机制是血管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到皮肤组织中。白塞病也会出现皮疹,表现为结节性红斑样皮疹、毛囊炎样皮疹等,好发于青年男女,与自身免疫紊乱导致血管炎症累及皮肤血管有关。
2.溃疡:部分血管炎患者会出现皮肤溃疡。如贝赫切特综合征,口腔、外阴溃疡较为常见,皮肤溃疡也可能出现,多发生在下肢等部位,溃疡较深,愈合缓慢。这是因为血管炎累及皮肤血管,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供应不足,加上炎症的破坏作用,使得皮肤组织难以修复而形成溃疡。不同性别在皮肤溃疡的发生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护理上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比如对于年轻女性患者,要注意溃疡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同时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皮肤溃疡可能会影响美观,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等情绪。
(二)肾脏表现
1.蛋白尿:血管炎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蛋白尿。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脏是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患者尿液中可检测到蛋白质。这是由于血管炎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蛋白质从肾小球滤过到尿液中。蛋白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蛋白尿可能仅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少量蛋白质,重度蛋白尿则可能大量丢失蛋白质,引起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蛋白尿的影响不同,儿童患者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身体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老年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2.血尿:很多血管炎性肾病患者会出现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例如韦格纳肉芽肿累及肾脏时,常出现血尿。血尿的出现是因为血管炎破坏了肾小球或肾小管的血管,导致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血尿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有的患者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对于有血尿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尿加重,同时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血管炎的具体类型和肾脏受损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肺部表现
1.咳嗽:血管炎累及肺部时,咳嗽较为常见。如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常出现咳嗽症状,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这是因为血管炎导致肺部血管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咳嗽的程度和频率因病情轻重而异,病情较轻时可能只是偶尔咳嗽,病情较重时可能频繁咳嗽,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不同性别在咳嗽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出现咳嗽等肺部血管炎表现,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咳嗽症状。
2.咯血:部分血管炎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如韦格纳肉芽肿累及肺部时,可出现咯血。咯血的原因是肺部血管炎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呼吸道引起咯血。咯血的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可能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则比较危险,可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对于出现咯血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同时要尽快明确血管炎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积极的治疗。
(四)关节肌肉表现
1.关节疼痛:血管炎患者常有关节疼痛症状。例如大动脉炎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疼痛的机制是血管炎累及关节周围的血管,导致关节组织缺血、缺氧,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关节疼痛的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为轻度隐痛,有的则为剧烈疼痛,影响关节的活动。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关节疼痛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为关节疼痛而不愿活动,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关节功能;老年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加重其行动不便,影响生活质量。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如果有关节疼痛,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关节,可适当进行一些轻柔的关节活动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2.肌肉无力:部分血管炎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现象。如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可出现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表现为抬臂、下蹲、上楼困难等。肌肉无力的发生是因为血管炎累及肌肉的血管,导致肌肉缺血、缺氧,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肌肉无力的程度不同,轻者可能只是感觉肌肉力量稍弱,重者可能无法完成日常的基本动作。对于有肌肉无力的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要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帮助,同时要针对血管炎进行规范治疗,以改善肌肉无力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