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湿疹怎么回事
过敏性皮炎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内在因素有遗传、免疫系统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外在因素包括过敏原接触和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分急、亚急、慢性期,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等,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皮肤护理,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即:过敏性皮炎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发的皮肤炎症病,内在外在因素致病因复杂,有不同时期临床表现,通过病史等诊断,治疗要避免过敏原与皮肤护理,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定义
过敏性皮炎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免疫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多方面因素。
二、发病原因
(一)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个体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过敏性皮炎湿疹的易感性相关,遗传因素可影响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皮肤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2.免疫系统异常: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皮肤健康中起重要作用。当免疫系统失衡时,如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过度活化,会导致机体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从而引发过敏性皮炎湿疹。例如,在过敏性皮炎湿疹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升高,IgE参与了Ⅰ型超敏反应,与过敏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3.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具有保湿、抵御外界刺激等功能。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如角质层结构异常、皮肤水分流失增加等,外界的过敏原、刺激物等更容易侵入皮肤,诱发炎症反应。例如,老年人皮肤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屏障功能逐渐减退,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炎湿疹;而一些患有先天性皮肤屏障功能缺陷疾病的患儿,从出生后就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二)外在因素
1.过敏原接触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春季的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真菌孢子等。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被人体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及皮肤的过敏反应;尘螨常见于室内灰尘中,其排泄物等成分可成为过敏原,长期接触容易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
食入性过敏原:某些食物可引起过敏,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食物中的蛋白质等成分更容易被吸收进入体内,从而引发过敏反应;成年人也可能因食用某些食物而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
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化妆品、洗涤剂、金属饰品(如镍、铬等)、某些植物(如毒葛、漆树等)等。长期接触含有过敏原的化妆品可能导致面部等部位出现过敏性皮炎湿疹;接触某些洗涤剂可能引起手部的过敏反应。
2.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干燥的环境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破坏皮肤屏障;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尘螨、真菌等生长繁殖,增加接触过敏原的机会,从而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例如,在冬季气候干燥时,过敏性皮炎湿疹的发病率可能会升高。
化学刺激:长期处于有化学物质刺激的环境中,如工厂车间接触某些化学原料、新装修房屋中释放的甲醛等有害气体,都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诱发过敏性皮炎湿疹。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表现
皮肤出现红斑、水肿,随后可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形成糜烂、渗出,伴有明显的瘙痒感。例如,急性手部过敏性皮炎湿疹可能表现为手部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水疱,瘙痒剧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亚急性期表现
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炎症逐渐减轻,但仍有瘙痒感。此时皮肤损害相对急性期有所缓解,但如果再次接触过敏原等刺激因素,容易复发加重。
(三)慢性期表现
皮肤逐渐增厚、粗糙、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慢性过敏性皮炎湿疹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的皮肤状态长期受到影响,生活质量可能受到较大影响。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皮肤较为娇嫩,皮疹可能更倾向于急性表现,且瘙痒往往更为剧烈,可能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加重;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差,慢性期表现更为明显,皮肤增厚等情况可能更突出。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过敏原接触史、家族过敏史等;观察皮肤的典型表现,如急性期的红斑、丘疹、渗出,慢性期的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等。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对某种过敏原的过敏反应。
(二)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相对单一,去除接触物后病情容易好转,而过敏性皮炎湿疹的皮疹多呈多形性,分布相对不局限。
2.神经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部位,苔藓样变明显,瘙痒呈阵发性,一般无明显的渗出等急性期表现,与过敏性皮炎湿疹的慢性期表现有一定区别,但有时也需要注意两者的鉴别。
五、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详细询问病史,帮助患者寻找可能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使用防尘螨的床上用品等;对于食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食用相关过敏食物。
(二)皮肤护理
1.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修复皮肤屏障。选择不含香料、防腐剂等刺激性成分的保湿产品,定期涂抹,尤其是在洗手、洗澡后及时涂抹。对于儿童患者,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保湿产品,注意保湿的频率和用量,以维持皮肤的水润状态,有助于缓解过敏性皮炎湿疹的症状。
2.避免刺激:避免过度清洗皮肤,尤其是避免使用热水、碱性过强的肥皂等清洗皮肤,以免加重皮肤屏障损伤。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皮肤薄嫩,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和护理上需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护肤品,保湿是重要的基础护理措施。同时,要注意儿童的搔抓习惯,可适当给儿童修剪指甲,必要时佩戴手套,防止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另外,儿童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对于怀疑食物过敏的儿童,应详细记录饮食情况,排查可能的食物过敏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二)老年患者
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炎湿疹。在护理方面,更要注重保湿,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产品。同时,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可能较多,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慢性的皮肤问题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焦虑等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