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是酒精性肝病终末阶段。病因与酒精摄入、遗传、营养、其他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临床表现分代偿期(乏力、食欲减退等)和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表现)。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穿刺活检。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和肝移植。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合并其他疾病者)治疗需特殊注意。预防要控制饮酒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
一、定义
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是酒精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属于肝硬化类型中的一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肝脏因反复受到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损害,导致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酒精摄入: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就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肝病,进而进展为肝硬化。不同性别对酒精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女性由于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较低,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即使饮酒量相对较少,也更容易发生酒精性肝病及肝硬化。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中也起着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酒精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个体对酒精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例如,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的突变会导致ALDH2活性降低,使乙醛在体内蓄积,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
3.营养状况:长期饮酒者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的情况,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的缺乏。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缺乏时会加重肝脏损伤,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4.其他因素:合并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风险。此外,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加速疾病进展。
三、临床表现
1.代偿期: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这些症状通常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
2.失代偿期:随着病情进展,肝脏功能逐渐失代偿,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
肝功能减退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还会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这是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所致。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如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等。
门静脉高压表现:门静脉高压是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脾肿大、腹水和侧支循环建立。脾肿大可导致脾功能亢进,引起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可出现腹部膨隆、腹胀明显,大量腹水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侧支循环建立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和痔静脉曲张等,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呕血、黑便,甚至危及生命。
四、诊断
1.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饮酒种类等,对于诊断酒精性肝硬化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病毒性肝炎、肥胖、糖尿病等其他可能影响肝脏的疾病史。
2.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出现的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腹水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发现的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体征,可初步判断病情。
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清学标志物如γ-谷氨酰转肽酶(GGT)、糖类抗原125(CA125)等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也可能升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回声增粗、不均匀,肝表面不光滑,门静脉和脾静脉增宽等表现。CT和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肝硬化的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5.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肝脏病变的程度和类型,对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五、治疗
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关键措施。无论病情处于何种阶段,戒酒都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戒酒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如焦虑、失眠、手抖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
2.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以及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制剂。
3.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可使用一些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等。
抗纤维化药物: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如秋水仙碱等,但疗效尚存在争议。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药物:对于腹水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呋塞米等;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等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4.肝移植:对于终末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移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同时,患者在肝移植前必须戒酒至少6个月,以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对酒精的耐受性更差,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后病情往往更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明显损害的药物。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应严格禁止饮酒。如果儿童因误服酒精导致肝脏损伤,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避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孕妇:孕妇饮酒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如果孕妇在孕期饮酒并出现肝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4.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对于合并病毒性肝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治疗时需要同时兼顾这些疾病的治疗。例如,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合并肥胖、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控制体重、血糖,改善代谢紊乱,以减轻肝脏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七、预防
1.控制饮酒量: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倡导适量饮酒或戒酒。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脏损伤。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酒精性肝病和其他肝脏疾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