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可能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
1、肾实质性高血压
由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引起,常伴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等表现。通过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及肾脏超声等可辅助诊断,需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鉴别。
2、肾血管性高血压
因肾动脉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肾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引发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上腹部或背部血管杂音,肾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明确狭窄部位及程度。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水钠潴留、血钾降低,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血钾<3.5mmol/L、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升高,结合肾上腺CT可确诊。
4、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VMA)、血或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升高,影像学检查(CT/MRI)可定位肿瘤。
5、库欣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钠潴留,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高血压。典型实验室检查为血皮质醇节律紊乱、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升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鉴别。
6、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或后天性主动脉狭窄导致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胸片见肋骨下缘切迹,主动脉CTA可明确狭窄部位及范围。
若高血压患者存在年轻发病、血压波动大、难治性高血压或合并低血钾、肌无力等症状,需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