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是一种良性疾病,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或下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可导致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排尿困难和腹部肿块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膀胱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病因:
先天性发育异常:膀胱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容易形成憩室。
下尿路梗阻:长期的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导致膀胱内压力增加,促使膀胱憩室的形成。
其他因素:膀胱炎、膀胱结石等也可能导致膀胱憩室的发生。
2.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由于膀胱憩室可能导致感染,引起尿路刺激症状。
尿失禁:严重的膀胱憩室可能导致尿失禁。
排尿困难:下尿路梗阻症状可能加重。
腹部肿块:较大的膀胱憩室可能在腹部触及肿块。
3.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内的憩室,并了解其大小、数量和位置。
排泄性尿路造影:有助于评估膀胱和上尿路的功能。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明确憩室的存在和特征。
4.治疗: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膀胱憩室,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等待,定期复查。
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症状,如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膀胱憩室的主要方法,包括经尿道膀胱憩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
5.注意事项:
及时治疗下尿路梗阻:积极治疗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以预防膀胱憩室的进展。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预防感染。
定期复查:膀胱憩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超声、膀胱镜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膀胱憩室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果您对膀胱憩室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泌尿外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