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临床综合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症状。其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结果,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测量血压。
1.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约60%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精神应激、吸烟、体重增加、缺乏体力活动等。
其他因素:年龄增长、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2.症状: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胀、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症状。
3.诊断:主要根据血压测量结果来诊断。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4.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等。降压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的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5.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有助于控制血压。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测量血压,以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