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潜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儿童尿潜血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常见的生理性原因为剧烈运动、发热、女性生理期等,病理性原因有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肾小球疾病等,发现儿童尿潜血,可先观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儿童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尿潜血,这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肾脏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时受到挤压破裂。
发热:儿童发热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肾脏血管也会收缩,可能导致尿潜血。
女性生理期:女孩在生理期时,尿液可能会受到经血的污染,出现尿潜血。
2.病理性原因:
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尿潜血。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结石移动时可能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尿潜血。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侵犯尿路黏膜也会导致尿潜血。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出现尿潜血。
其他:胡桃夹现象、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尿潜血。
如果儿童出现尿潜血,家长不用过于紧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观察:观察儿童的症状是否加重,如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腰痛等。
2.休息:让儿童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饮食调整:给儿童多喝水,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就医检查:如果儿童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或者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就医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1.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沉渣镜检、尿红细胞形态等,以确定尿潜血的程度和来源。
2.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等,以了解泌尿系统的情况,排除结石、肿瘤等疾病。
3.其他检查:如肾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不同而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抗感染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尿潜血,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排石治疗: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
3.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肾小球疾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4.手术治疗: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儿童尿潜血的原因复杂,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