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原因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理结构方面,婴幼儿尿道短、女婴尿道外口暴露近肛门、男婴包茎或包皮过长,以及部分小儿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都易使细菌停留繁殖引发感染;卫生习惯上,婴幼儿护理时未及时换尿布、儿童自理能力不足或卫生意识缺乏会增加感染几率;免疫功能因素是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弱,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小儿更易感染;其他因素包括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留置导尿管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家长要注意小儿个人卫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一、生理结构因素
1.小儿尿道特点:婴幼儿尿道相对较短,尤其是女婴,尿道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细菌容易逆行进入尿道引发感染。男婴在包茎或包皮过长时,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2.膀胱输尿管反流:部分小儿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这会使细菌更容易在泌尿系统内停留和繁殖,导致感染。
二、卫生习惯因素
1.婴幼儿护理:家长在护理婴幼儿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或尿不湿,尿液和粪便长时间刺激尿道口,为细菌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增加感染几率。
2.儿童自理能力: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能因自理能力不足或卫生意识缺乏,不注意外阴部清洁,如不勤换内裤、便后擦拭方法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细菌入侵泌尿系统。
三、免疫功能因素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对细菌的抵抗力较差。例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小儿,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泌尿系统炎症。
四、其他因素
1.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如肾积水、尿道狭窄等先天性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尿液潴留,利于细菌滋生,从而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
2.留置导尿管:因某些疾病需要留置导尿管的小儿,导尿管会破坏尿道黏膜的完整性,为细菌入侵提供途径,且导尿管作为异物,容易引起细菌黏附和繁殖,增加感染机会。
3.全身性疾病:小儿若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小儿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温馨提示:由于小儿身体较为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小儿的个人卫生,尤其是外阴部的清洁。对于婴幼儿,要及时更换尿布或尿不湿;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要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小儿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小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