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性尿频怎么治
儿童神经性尿频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心理调节,即家长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孩子放松心情;生活习惯调整,合理安排作息、鼓励户外活动、控制液体摄入;膀胱功能训练,采用憋尿训练逐步增加膀胱容量。药物治疗方面,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等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调节神经功能药物如谷维素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但用药需遵循医嘱。特殊人群中,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必要用药时严格控制剂量;有其他病史儿童要综合考虑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心理敏感儿童心理调节需更耐心,可寻求心理医生采用专业疗法。
一、一般治疗
1.心理调节:儿童神经性尿频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焦虑等。家长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耐心引导孩子,让其放松心情,避免指责孩子尿频的行为,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缓解紧张情绪。
2.生活习惯调整: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鼓励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控制孩子的液体摄入量,尤其是在睡前12小时减少饮水,但要避免过度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新陈代谢。
3.膀胱功能训练:可以采用憋尿训练的方法,鼓励孩子适当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步增加膀胱的容量。开始时可每隔1015分钟提醒孩子忍住尿意,之后逐渐延长至2030分钟,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孩子过度憋尿。
二、药物治疗
1.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减少尿频症状。但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口干、视力模糊、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2.调节神经功能药物:如谷维素等,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对改善神经性尿频有一定作用。不过,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确定是否使用及使用剂量。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尤其是副作用较大的药物。若必须使用药物,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2.有其他病史儿童:如果孩子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在治疗神经性尿频时要综合考虑,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促进神经性尿频的康复。例如,若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应先进行抗感染治疗。
3.心理敏感儿童:对于心理较为敏感的儿童,在心理调节方面要更加耐心细致。除了家庭环境的营造,还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采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尿频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