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推拿手法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及注意事项如下:手法包括补脾经(旋推拇指末节螺纹面)、清大肠(自虎口向食指尖直推食指桡侧缘)、推三关(自腕推向肘前臂桡侧)、揉板门(揉手掌大鱼际平面)、逆时针摩腹(在腹部逆时针环形摩动)、揉龟尾(揉尾椎骨端),各手法操作次数约100300次或摩腹约5分钟。注意手法力度要轻柔适中,使皮肤微红;在进食12小时后推拿,每次1520分钟;皮肤有破损等情况暂停;腹泻严重需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推拿;推拿时密切观察小儿反应,有不适立即停止。
一、补脾经
1.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2.操作:操作者以拇指指腹,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旋推,约200300次。脾经主运化,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增强小儿脾胃功能,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
二、清大肠
1.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2.操作:以拇指桡侧面或指腹,自小儿虎口向食指尖直推,约100300次。大肠经与糟粕排泄相关,清大肠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对湿热或食积引起的腹泻有改善作用。
三、推三关
1.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2.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约100300次。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适用于小儿腹泻伴有怕冷、四肢不温等虚寒症状。
四、揉板门
1.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2.操作:用拇指指腹揉小儿大鱼际平面,称揉板门,约100300次。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尤其对小儿因乳食停滞导致的腹泻效果较好。
五、逆时针摩腹
1.位置:整个腹部。
2.操作:以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逆时针方向环形摩动,约5分钟。逆时针摩腹有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的作用,能调节胃肠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六、揉龟尾
1.位置:尾椎骨端。
2.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约100300次。揉龟尾可通调督脉之经气,有调理大肠功能,止泻痢的功效。
温馨提示:
1.手法力度:小儿肌肤娇嫩,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以小儿皮肤微微发红为宜。力度过大会损伤小儿皮肤,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2.推拿时间:一般选择在小儿进食12小时后进行,避免在过饱或过饥状态下推拿。每次推拿总时长以152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可能使小儿疲劳,过短则难以发挥推拿的最佳效果。
3.皮肤状况:若小儿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等情况,应暂停推拿,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防止感染加重。
4.配合治疗:推拿只是辅助治疗手段,若小儿腹泻症状严重,如出现脱水、高热、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不可仅依赖推拿而延误病情。
5.个体差异:每个小儿体质不同,对推拿的反应也有所差异。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哭闹不止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分析原因,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