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怎么检查出来
外阴癌的检查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检查。临床检查中视诊观察外阴有无肿物等异常,不同年龄患者均需仔细,老年患者尤甚;触诊了解病变质地等,肥胖患者触诊有难度,还需检查腹股沟淋巴结。影像学检查里,超声适合年轻及备孕、孕期女性,可判断肿物性质及观察淋巴结;CT能观察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转移情况,但对特殊人群慎用;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为手术提供依据,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需评估。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活检取可疑病变组织明确性质,绝经后女性活检要轻柔;前哨淋巴结活检用于早期患者判断淋巴结转移,决定是否清扫。
一、临床检查
1.视诊:医生直接观察外阴部位,查看有无肿物、溃疡、色素改变等异常表现。外阴癌常表现为外阴部结节、溃疡或菜花样肿物,对于长期存在的外阴瘙痒、外阴白斑患者,若出现上述改变,应高度警惕。不同年龄患者,视诊重点类似,但老年患者因皮肤松弛等因素,检查时需更仔细,避免遗漏微小病变。
2.触诊:通过触诊可了解病变部位的质地、大小、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若肿物质地硬、活动度差,常提示恶性可能。对于肥胖患者,触诊可能有一定难度,需适当调整手法,必要时借助辅助工具。同时,触诊腹股沟区域淋巴结很重要,若触及肿大、质硬且固定的淋巴结,可能提示癌细胞已发生转移。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外阴肿物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物的性质,区分囊性或实性肿物。此外,还能观察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肿大及结构改变。对于年轻女性,尤其是备孕或孕期女性,超声检查因无辐射,是较为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CT检查:能更全面地观察外阴癌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有无盆腔、腹腔脏器转移,以及盆腔、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情况。但CT有一定辐射,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若非必要,尽量选择其他无辐射检查方法。
3.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好地显示外阴癌病变的范围、深度,以及与邻近肌肉、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需根据植入物的具体情况,评估能否进行MRI检查。
三、病理检查
1.活检:是确诊外阴癌的金标准。在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病理类型。常用的活检方法有局部切除活检、切取活检等。若病变较小,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送检;若病变较大,可切取部分典型组织。活检时应注意避开坏死区域,取到足够的组织以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绝经后女性,因外阴皮肤萎缩,活检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过多损伤。
2.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早期外阴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判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助于决定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通过在肿瘤周围注射示踪剂,找到最先引流的前哨淋巴结,对其进行病理检查。若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可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减少手术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