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双眼奇痒的过敏性疾病,季节性很强,常侵犯双眼,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春夏季,秋季症状减轻或消失,次年春季复发。其病因包括环境、过敏、感染和遗传因素,症状有眼部瘙痒、异物感、流泪、烧灼感、畏光和视力下降等,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过敏原检测和其他检查,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包括脱离过敏原、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佩戴防护眼镜、增强免疫力和及时就医等。
病因
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潮湿、拥挤,卫生条件差,容易导致眼部感染,从而诱发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过敏因素:对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动物毛发等过敏,或对化妆品、染发剂、眼药水等过敏,都可能引起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感染因素: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也可能导致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症状
眼部瘙痒:是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作,奇痒难忍,夜间症状更为明显。
眼部异物感:患者自觉眼部有异物感,可能与结膜囊分泌物增多、结膜水肿有关。
流泪:流泪是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眼部瘙痒、刺激有关。
烧灼感:患者自觉眼部有烧灼感,可能与结膜炎症有关。
畏光:畏光是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眼部炎症、过敏反应有关。
视力下降:如果病情严重,可能导致角膜混浊、溃疡,从而影响视力。
检查
裂隙灯检查:可以观察结膜、角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诊断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过敏原检测:可以检测出患者对哪些过敏原过敏,有助于明确病因。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免疫球蛋白等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可以诊断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治疗
脱离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关键。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花粉、灰尘、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以减轻眼部瘙痒症状。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奈多罗米钠等,可以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过敏反应。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以缓解眼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可以调节免疫反应,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导致角膜混浊、溃疡等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角膜移植术等。
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花粉、灰尘、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佩戴防护眼镜:在花粉高峰期,患者应佩戴防护眼镜,减少眼部与过敏原的接触。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就医指导:如果出现眼部瘙痒、异物感、流泪、烧灼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