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刺激征的主要表现
尿频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后者原因多样;尿急是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排尿且难以控制,常与尿频并存,炎症、膀胱容量减少、精神因素等可致;尿痛指排尿时尿道或相关部位疼痛,多因尿道黏膜受损、神经受刺激引发。特殊人群中,儿童表达有限,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注意会阴部清洁;孕妇孕期可能有生理性尿频,若伴尿急、尿痛要警惕感染,勿自行用药;老年人因前列腺增生等易致尿路梗阻和感染,出现症状要排查多种疾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适当活动预防感染。
一、尿频
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尿频可分为生理性尿频和病理性尿频。生理性尿频常见于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寒冷时,此时每次尿量不少,也不伴有尿急、尿痛等其他症状。病理性尿频原因多样,炎症性刺激如膀胱炎、尿道炎等,膀胱黏膜受到炎性物质刺激,敏感性增高,使得膀胱有效容量减少,排尿次数增多;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结石、挛缩等,导致膀胱储存尿液的空间变小,从而引起尿频;此外,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性疾病,因尿液生成过多,也可出现尿频症状。
二、尿急
是指患者一有尿意即迫不及待需要排尿,难以控制。常与尿频同时存在,多由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受刺激所致。炎症是导致尿急的常见原因,当尿道、膀胱发生感染时,黏膜处于充血、敏感状态,极小的刺激就会引发强烈的尿意。另外,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结石占据膀胱空间,或者膀胱挛缩使膀胱容积变小,也可导致尿急症状。精神因素有时也可引起尿急,例如高度紧张、焦虑时,大脑对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下降,可出现尿急表现,但这种情况通常在情绪缓解后症状会有所减轻。
三、尿痛
指患者排尿时尿道或伴耻骨上区、会阴部位疼痛。疼痛程度有轻有重,常为烧灼感,重者痛如刀割。尿痛的发生机制主要与尿道黏膜受损、神经受到刺激有关。尿道炎时,细菌感染尿道黏膜,使其发生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改变,排尿时尿液流经受损部位,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感觉。膀胱炎时,炎症波及膀胱黏膜,同样可引起尿痛,尤其在排尿终末时,膀胱收缩,疼痛可能会加剧。另外,膀胱结石在膀胱内移动,损伤膀胱黏膜,也可导致尿痛,且这种疼痛可能会随着结石的移动而出现位置变化。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仔细观察孩子行为。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相关表现,如排尿时哭闹、频繁去厕所等,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且感染后可能影响肾脏等器官发育,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避免给儿童穿开裆裤,注意会阴部清洁,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2.孕妇:孕期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可出现生理性尿频,但一般不伴有尿急、尿痛。若孕妇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泌尿系统感染,需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孕期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有影响,所以不能自行用药。平时孕妇应注意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清洁,降低感染风险。
3.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前列腺增生等问题,易导致尿路梗阻,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几率,进而出现尿路刺激征。若老年人出现相关症状,除了考虑感染因素外,还需排查前列腺疾病等。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复杂,在治疗尿路刺激征时,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鼓励老年人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