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推拿手法步骤
小儿腹泻推拿通过刺激小儿体表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缓解腹泻症状,现代研究表明其能刺激神经系统、调节胃肠蠕动与消化液分泌、增强免疫力。推拿手法步骤包括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摩腹、揉天枢、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特殊人群需注意,年龄小的小儿手法要轻柔,新生儿及3个月内婴儿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腹泻严重伴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推拿仅作辅助;皮肤有破损等情况要避开,过敏体质小儿要检查推拿介质是否过敏。此外,推拿前要修剪指甲,使用适量介质,注意室内温度适宜,过程中密切观察小儿反应,有异常要立即停止。
一、小儿腹泻推拿的基本原理
小儿腹泻推拿是通过刺激小儿体表特定穴位,调节小儿身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以达到缓解腹泻症状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推拿能够刺激神经系统,调节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增强小儿机体的免疫力。
二、小儿腹泻推拿手法步骤
1.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指腹从患儿拇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每次推100300次。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增强小儿的消化功能,对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每次推100300次。清大肠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对于小儿湿热、食积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效果。
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者用拇指指端揉患儿的板门穴,每次揉100300次。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可缓解小儿因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
4.摩腹: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四指指腹,在患儿的腹部做环形摩动,每次摩腹35分钟。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5.揉天枢: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处。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患儿的天枢穴,左右各揉100200次。揉天枢能调理大肠气机,对小儿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推上七节骨:七节骨位于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直推患儿的七节骨,每次推100300次。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对于小儿虚寒性腹泻效果较好。
7.揉龟尾:龟尾穴位于尾骨端下,当尾骨尖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患儿的龟尾穴,每次揉100300次。揉龟尾能调理大肠,有止泻作用。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小儿年龄越小,皮肤越娇嫩,推拿时手法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皮肤。新生儿及3个月以内的婴儿,推拿时需更加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2.病情:如果小儿腹泻症状严重,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推拿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3.皮肤状况:若小儿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等情况,应避开破损部位进行推拿,以免引起感染加重。
4.过敏体质: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儿,推拿前要注意检查所用的介质(如爽身粉、按摩油等)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
四、注意事项
1.推拿前要修剪指甲,避免划伤小儿皮肤。
2.推拿时可使用适量的介质,如爽身粉、按摩油等,以减少摩擦力,保护小儿皮肤。
3.推拿时室内温度要适宜,避免小儿着凉。
4.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哭闹不止、皮肤发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