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严重了有什么后果
严重心脏病会引发多种严重后果,包括心脏功能受损,如导致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且年龄较大、绝经后女性及有高血压等病史者风险更高,还会引发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年轻人先心病及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更易出现;器官供血不足,造成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等症状甚至脑梗死,老年人及有脑血管病史者风险大,也会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引起肾功能损害,糖尿病患者更易受损;血栓形成与栓塞,心脏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脱落可导致脑、肺等器官栓塞,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高;以及心脏骤停与猝死,大面积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可致心脏骤停,有心脏病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及过度劳累者风险相对较高,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心脏功能受损
1.心力衰竭:心脏病严重时,心肌长期受损,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以满足身体需求,导致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起初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还会有乏力、水肿等症状,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年龄较大的患者,心脏储备功能本身就较差,发生心力衰竭后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恢复也相对较慢。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减弱,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可能增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更高,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基础疾病。
2.心律失常:严重的心脏病会破坏心脏的正常电传导系统,引发心律失常。常见的有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房颤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室性心动过速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心室颤动,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年轻人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且病情严重,心律失常可能更早出现且更难控制。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熬夜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二、器官供血不足
1.脑供血不足:心脏严重病变导致泵血功能下降,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脑梗死。老年人的脑血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硬化,心脏泵血不足时更易发生脑供血问题。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2.肾脏供血不足:肾脏是对血液灌注较为敏感的器官,心脏病严重时肾脏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出现少尿、蛋白尿等症状,长期可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严重心脏病时,肾脏更容易受到损害,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
三、血栓形成与栓塞
1.血栓形成:心脏病患者心脏内血流缓慢、瘀滞,容易形成血栓。特别是房颤患者,心房内易形成附壁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
2.栓塞:脱落的血栓可能堵塞不同部位的血管,导致相应器官的栓塞。如脑栓塞可引起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肺栓塞可导致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肥胖、长期卧床的心脏病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
四、心脏骤停与猝死
严重的心脏病,如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病等,可导致心脏骤停,这是最严重的后果。心脏骤停后,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会导致猝死。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心脏骤停和猝死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的患者,也增加了心脏骤停的可能性。对于此类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