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低血压范围
高血压和低血压的范围、不同人群标准及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高血压方面,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未用降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分13级;老年人血压可放宽至收缩压小于150mmHg,儿童和青少年需参考特定百分位数值表;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特殊时期(孕期)及家族史等会影响血压,需针对性监测、改善生活方式及遵医嘱服药。低血压方面,一般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儿童与年龄、身高有关,老年人收缩压低于100mmHg可能不适;瘦弱女性体质、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疾病、药物等会引发低血压,需加强营养、规律饮食、治疗原发病及调整药物。
一、高血压的范围
1.正常血压与高血压的界定:正常血压收缩压应小于120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而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为2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为3级高血压。
2.不同人群高血压范围:虽然上述标准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会有所不同。老年人(年龄≥65岁),血压可适当放宽至收缩压小于150mmHg,若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至小于140mmHg。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会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而有所不同,通常需要参考特定的血压百分位数值表来判断。
3.影响因素及应对:年龄增长会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有升高趋势,老年人要更密切监测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遵医嘱服药。男性若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精神压力大,患高血压风险增加,需戒烟限酒、调节压力。女性在孕期可能出现妊娠期高血压,要加强产检和血压监测。生活中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高血压,应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运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注重血压监测和预防。
二、低血压的范围
1.正常血压与低血压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低血压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病理性低血压则是指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
2.不同人群低血压范围:儿童低血压标准与年龄、身高有关,一般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第5百分位数。老年人低血压可能因心血管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导致,收缩压低于100mmHg可能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
3.影响因素及应对:部分瘦弱女性因体质原因易出现生理性低血压,要加强营养、适当运动。饮食上过度节食、长期卧床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低血压,应规律饮食、逐渐增加活动量。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心力衰竭等易引发病理性低血压,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低血压,要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