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突发怎么办
当有人心脏病突发时,首先要让患者原地休息并呼叫急救,同时采取保持呼吸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等辅助措施;患者被送医后,医生会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康复期要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调节心理。具体而言,首要措施是让患者原地休息并呼叫急救;辅助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后续医疗处置有医院的检查与相应治疗,康复期需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调节心理。
一、立即采取的首要措施
1.让患者原地休息:当发现有人心脏病突发时,首先要让患者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尽量减少身体的耗氧量,因为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剧。对于老年人、体质较弱者以及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呼叫急救: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清晰告知急救中心患者大致的情况,包括发病的大致时间、所在具体位置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能快速做好准备并准确到达现场。对于有明确心脏病病史且身边有备用药的情况,比如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可在急救人员指导下让患者服用相应药物,但要注意不要自行随意给患者大量服药。
二、现场急救的辅助措施
1.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等情况,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窒息。对于有假牙的患者,要及时取出假牙,避免影响呼吸道通畅。这一点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松动、假牙佩戴不合适等情况,更容易发生气道梗阻。对于本身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保持呼吸通畅更为关键,一旦发生窒息可能会迅速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2.监测生命体征:如果身边有人懂得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可以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脉搏消失、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但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心肺复苏的操作力度和部位等与成人有所不同,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儿科心肺复苏操作标准进行,以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
三、后续的医疗处置与康复注意事项
1.医院救治:患者被急救人员送往医院后,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等,以明确心脏病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根据检查结果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等)或手术治疗等。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心脏病的同时,还需要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以促进整体病情的好转。
2.康复期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康复期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对于肥胖的患者,要适当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吸烟者要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不利于心脏的康复。饮酒者也要限制饮酒量,甚至最好戒酒。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心脏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家族心脏病史、本身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加强定期复查的频率,密切关注心脏健康状况。
心理调节:心脏病突发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患者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家人和朋友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心理疏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