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性尿频该怎么办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常见于211岁儿童的非感染性尿频、尿急,45岁多见,因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受外界不良刺激致神经功能失调引发。家长可观察症状、了解孩子精神状况判断病情,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缓解孩子紧张情绪、行为训练延长排尿间隔和建立排尿反射、症状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日常护理要注意饮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保持会阴部卫生;低龄儿童、有特殊病史、生活环境变化大等特殊情况需特殊注意;孩子尿频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出现异常症状或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一、了解小儿神经性尿频
小儿神经性尿频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常见于211岁儿童,尤以45岁多见。此阶段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抑制功能较弱,且受外界不良刺激易使神经功能失调,引发尿频。小儿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少,睡眠后症状消失的情况,无尿痛、发热等其他不适。
二、判断病情
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症状判断病情。若孩子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如原来每天排尿68次,突然增加到1020次甚至更多,且每次尿量少,需警惕。同时,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尿痛、发热、尿液浑浊等症状,若有这些症状可能并非神经性尿频,而是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此外,还需了解孩子近期生活中是否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况,如刚上幼儿园、家中环境变化等,这些因素可能诱发神经性尿频。
三、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关心和安慰,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耐心倾听孩子感受,让孩子知道尿频不是严重问题,消除其心理负担。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使其放松心情。避免因孩子尿频而指责、批评,以免加重孩子心理压力。
2.行为训练
鼓励孩子适当憋尿,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开始时可设定较短目标,如1520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憋尿,以防引起其他泌尿系统问题。同时,可制定规律的排尿时间表,让孩子按时排尿,帮助建立正常排尿反射。
3.药物治疗
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常用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这些药物可调节神经功能,缓解尿频症状。但药物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四、日常护理
1.饮食
避免给孩子食用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和饮料,如西瓜、冬瓜、橙汁等,减少水分摄入。同时,控制孩子晚餐后饮水量,避免夜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
2.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和恢复。注意孩子会阴部清洁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女孩要从前向后擦拭外阴,男孩要注意清洗包皮垢。
五、特殊情况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低龄儿童(23岁)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更不完善,心理调节能力弱。进行心理治疗时要采用更简单、形象的方式,如用卡通形象、小贴纸奖励孩子。行为训练要循序渐进,目标不宜过高。药物治疗时更要谨慎,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2.特殊病史
若孩子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可能影响病情判断和治疗。家长要及时向医生告知孩子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制定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影响
若孩子生活环境变化大,如搬家、换幼儿园等,易引发神经性尿频。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同时,与老师沟通孩子情况,让老师给予理解和支持。
六、就医时机
若孩子尿频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出现尿痛、血尿、发热等症状,或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尿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