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急救措施
心力衰竭现场急救需多方面配合,首先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包括调整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意识不清者头偏向一侧,注意不同人群特殊情况)、开放气道(解开束缚物、清除口鼻分泌物等)、吸氧(高流量68L/min,注意特殊病史患者和儿童情况)、心理安慰;同时呼叫急救人员并准确告知患者症状、病史等信息,有多次发作史的说明既往治疗和用药情况;若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可让患者舌下含服,但要注意禁忌人群和特殊人群用药反应;此外,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考虑其特点进行相应处理,兼顾母体与胎儿安全、避免对生长发育不良影响、避免使用影响胎儿药物、兼顾基础疾病情况等。
一、现场紧急处理
1.调整体位: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这样能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淤血。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防止窒息,可将头偏向一侧。如果患者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调整体位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压迫胸部影响呼吸。老年人身体较为虚弱,在调整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额外损伤。
2.开放气道: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物,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异物等,保持气道通畅。对于肥胖患者,颈部脂肪较多可能影响气道通畅,更要仔细清理气道。
3.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为68L/min,可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若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应注意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呼吸抑制,可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儿童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设备和氧流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适。
4.心理安慰: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因为情绪波动会增加心脏负担。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要更加耐心地安抚。
二、呼叫急救人员
在进行现场紧急处理的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人员(120),准确告知患者的症状、病史、所在位置等信息。如果患者之前有多次心力衰竭发作史,要向急救人员说明既往的治疗情况和用药情况,以便急救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三、药物使用
如果患者身边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可让患者舌下含服。但要注意,低血压、青光眼患者禁用硝酸甘油。对于正在服用西地那非等药物的患者,也不能使用硝酸甘油,以免发生严重低血压。老年人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使用药物后要密切观察反应。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力衰竭发作时病情可能更为严重,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过度搬动造成骨折等损伤。用药时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2.儿童:儿童心力衰竭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急救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心率、精神状态等,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在吸氧、调整体位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心理创伤。
3.孕妇:孕妇发生心力衰竭时,不仅要考虑母体的情况,还要考虑胎儿的安全。在进行急救处理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调整体位时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压迫胎儿。同时,要及时联系妇产科医生共同参与救治。
4.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患者,在心力衰竭急救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