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结膜炎是怎么回事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结膜受过敏原刺激产生的超敏反应,症状以眼痒、眼红等为主。其分类包括季节性、常年性、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病因主要为接触过敏原及个体过敏体质,发病机制是过敏原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诊断依症状、过敏史及相关检查。治疗有脱离过敏原、眼部冷敷、药物治疗(含抗组胺药等多种药物)及脱敏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需精准把控并防揉眼;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方法;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因眼部功能衰退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一、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结膜受到过敏原刺激后产生的超敏反应,以眼痒、眼红、流泪、分泌物增多等为主要症状。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化妆品、药物等。
二、过敏性结膜炎的分类
1.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于特定季节发作,与花粉等季节性过敏原相关,春秋季多发。
2.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全年均可发病,主要由尘螨、动物皮屑等常年存在的过敏原引发。
3.春季角结膜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见,具有季节性,春夏季节易发作。
4.巨乳头性结膜炎:常因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义眼,或眼部手术等刺激引起。
三、过敏性结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主要是接触过敏原,个体的过敏体质也起着关键作用。有过敏家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史的人群更易患病。生活方式如长期处于卫生条件不佳、过敏原较多的环境,或过度用眼、经常揉眼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2.发病机制:当过敏原进入眼内,会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并呈递给T淋巴细胞,激活免疫反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使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发眼结膜的过敏症状。
四、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与诊断
1.症状:眼痒是最突出症状,程度轻重不一,常伴有眼红、流泪、畏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分泌物多为黏液性,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症状略有差异,如春季角结膜炎可见角膜缘胶样结节,巨乳头性结膜炎可见睑结膜巨大乳头。
2.诊断:依据患者症状、过敏史,结合眼部检查,如结膜刮片找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来明确诊断。
五、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
1.脱离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保持室内清洁以减少尘螨等。
2.眼部冷敷:可缓解眼痒等不适症状。
3.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如奥洛他定滴眼液,可快速缓解眼痒。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眼液,可预防过敏反应发作。
双效作用药物:兼具抗组胺和稳定肥大细胞作用,如氮卓斯汀滴眼液。
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如氟米龙滴眼液,但需注意监测眼压等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滴眼液,可减轻炎症。
4.脱敏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难以完全避免接触的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患过敏性结膜炎。用药时需严格遵医嘱,因儿童眼部组织较敏感,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需精准把控。避免儿童揉眼,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少揉眼行为。若儿童同时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应一并积极治疗。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潜在风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尽量通过脱离过敏原、眼部冷敷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告知医生,以便评估风险。且老年人眼部组织功能衰退,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