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遗尿症
小儿遗尿症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且持续3个月以上的常见儿科疾病,其病因包括遗传、生理发育、睡眠觉醒功能障碍、心理和疾病等因素;症状主要有夜间尿床,部分患儿有白天尿频等症状;诊断需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有基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行为疗法(膀胱功能训练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方面,年龄小的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关注心理状态,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要早干预,患其他疾病的需积极治疗原发病,行为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要考虑孩子年龄和接受能力。
一、小儿遗尿症的定义
小儿遗尿症指的是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涉及睡眠中出现无意识的排尿行为,打破了儿童自主控制排尿的正常生理规律。
二、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遗尿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如果父母双方小时候均有遗尿问题,孩子患遗尿症的概率高达75%;若父母一方有遗尿史,孩子的患病几率约为25%。
2.生理发育因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导致膀胱容量较小、逼尿肌不稳定,无法储存足够尿液或控制排尿;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使得夜间尿量增多,超过了膀胱的储存能力。
3.睡眠觉醒功能障碍:孩子睡眠过深,不能在膀胱充盈时及时觉醒,大脑无法将膀胱胀满的信号转化为觉醒冲动,从而导致遗尿。
4.心理因素:如突然换新环境、受到惊吓、家庭关系不和谐、学习压力大等,都可能使孩子精神紧张、焦虑,进而引发遗尿。
5.疾病因素:泌尿系统感染、畸形,脊柱裂、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孩子的排尿控制能力,导致遗尿。
三、小儿遗尿症的症状表现
1.夜间尿床: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孩子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一夜多次。
2.白天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四、小儿遗尿症的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遗尿的频率、时间、家族史、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
2.体格检查: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查看有无发育异常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4.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超声、X光等检查,了解泌尿系统和脊柱的结构是否正常。
五、小儿遗尿症的治疗
1.基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下午4点后减少液体摄入,睡前2-3小时不再喝水或饮料,并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夜间可定时唤醒孩子排尿,逐渐培养其自主排尿意识。
2.行为疗法:如膀胱功能训练,鼓励孩子白天多饮水,有意识地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增加膀胱容量;进行排尿中断训练,在排尿过程中有意识地中断排尿,然后再继续排尿,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3.心理治疗: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责备和惩罚,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增强其治疗信心。
4.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少尿液生成或增强膀胱的控制能力,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六、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避免过早使用药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因为小儿心理较为敏感,责备、歧视等不当态度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尽早进行干预。若孩子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促进遗尿症的康复。此外,在进行行为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