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难以忍受怎么办
癌痛处理需多方面着手。首先要明确癌痛由肿瘤直接、治疗相关、肿瘤间接等原因引起,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方案。接着评估癌痛程度,常用数字评分法(010分区分轻中重度疼痛)和面部表情评分法(适用于特殊人群)。缓解癌痛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轻、中、重度癌痛分别适用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但各有不良反应;还有非药物治疗,像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特殊病史患者,治疗时要依据其特点,谨慎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关注不良反应及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一、明确癌痛原因
癌痛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如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侵犯神经等;治疗相关的疼痛,像手术创伤、放疗后的组织损伤、化疗药物刺激等;以及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例如营养不良导致的骨痛等。准确明确癌痛原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评估癌痛程度
1.数字评分法: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010的数字中选择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轻度疼痛为13分,患者虽有痛感但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中度疼痛为46分,疼痛会干扰睡眠等日常活动;重度疼痛为710分,患者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面部表情评分法:对于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程度的患者,如儿童、认知障碍患者等,可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哭泣等对应不同的疼痛程度。
三、缓解癌痛方法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轻度癌痛,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
弱阿片类药物:用于中度癌痛,常见如可待因、曲马多等,止痛效果优于非甾体抗炎药,不过也可能出现便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强阿片类药物:针对重度癌痛,像吗啡、羟考酮等,能有效缓解剧痛,但需密切关注呼吸抑制、便秘等严重不良反应。
2.非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癌症患者常因癌痛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疼痛感受。心理辅导、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疼痛阈值。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部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例如,热敷可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冷敷对急性炎症疼痛有一定效果。
神经阻滞: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癌痛,可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通过阻断疼痛传导通路来减轻疼痛,如硬膜外腔阻滞、神经根阻滞等,但该方法有一定风险,需专业医生操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降低。使用药物缓解癌痛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更易出现便秘、头晕、嗜睡等症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表达疼痛的方式可能与成人不同,应选用适合儿童的疼痛评估方法。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药物,要特别注意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3.孕妇:孕妇患癌出现疼痛时,治疗需谨慎。药物治疗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若必须使用药物,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4.有特殊病史患者:如患有胃溃疡、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使用某些缓解癌痛的药物时需特别谨慎。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胃溃疡患者的胃肠道出血风险;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易导致药物蓄积中毒,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