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频是什么引起的
神经性尿频是儿科常见的非感染性尿频尿急病症,患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但尿量不增、尿常规正常。其引发原因包括神经发育不完善(如25岁儿童神经系统不成熟易引发)、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等影响排尿调控,成人也会因压力出现)、不良生活习惯(憋尿、饮水习惯不良等)、环境因素(季节交替、环境改变等)和疾病影响(脑外伤、糖尿病等干扰排尿反射)。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关注心理、培养良好习惯,勿盲目用药;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基础病、注意保暖和饮水,防止跌倒;孕妇要保持心态、注意饮食和卫生,严重时咨询医生处理。
一、神经性尿频的定义
神经性尿频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常见病症,患儿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尿量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
二、神经性尿频的引发原因
1.神经发育不完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时,容易出现膀胱逼尿肌频繁收缩,导致尿频。例如25岁的儿童,其神经系统仍在快速发育阶段,更容易因这种发育不完善而引发神经性尿频。
2.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可影响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控。如儿童入托、入学后对新环境不适应,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吵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从而诱发神经性尿频。成年人在工作压力大、面临重要考试或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时,也可能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神经性尿频。
3.不良生活习惯:部分人有长期憋尿的习惯,这会使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加,进而引起尿频。还有一些人饮水习惯不良,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使膀胱快速充盈,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加排尿次数。另外,有些儿童玩耍时注意力过度集中,可能长时间不排尿,之后也容易出现尿频现象。
4.环境因素:突然的环境变化,如季节交替、气温骤变等,可能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寒冷天气时,人体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加上膀胱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可能导致尿频症状出现或加重。此外,生活环境的改变,如搬家、外出旅游等,也可能使一些人因不适应而出现神经性尿频。
5.疾病影响:虽然神经性尿频是非感染性疾病,但某些疾病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影响大脑神经功能,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影响脊髓神经传导,都可能干扰正常的排尿反射,引发神经性尿频。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出现多饮、多尿症状,也可能伴随神经性尿频的表现。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其适应新环境,缓解心理压力。避免过度责骂孩子,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和排尿习惯,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憋尿。如果孩子出现神经性尿频症状,不要盲目给孩子用药,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果出现神经性尿频,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加重尿频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饮水时间和饮水量,避免夜间大量饮水,影响睡眠质量。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在尿频时要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3.孕妇:孕期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子宫增大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尿频症状加重。孕妇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尿频带来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情绪。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膀胱。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尿频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