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
心力衰竭早期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身体乏力,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使各组织器官功能受影响,不同人群对乏力感受及判断有差异;呼吸困难,有劳力性、夜间阵发性和端坐呼吸三种类型,不同年龄、基础疾病、生活习惯人群表现和诊断难度不同;水肿,有下肢水肿和肝淤血及腹水情况,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有相关病史者等症状更明显或不易发现;心悸,因心脏电和机械活动异常致心律失常,不同基础疾病、生活习惯及特殊时期人群的心悸易相互混淆,老年人还可能因感知不敏感延误病情。
一、身体乏力
心力衰竭早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为身体各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乏力症状。这种乏力在活动后会更加明显,休息后也难以快速缓解。例如日常活动量下,以前轻松完成的事情,现在会感觉力不从心。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本身就在衰退,乏力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误以为是正常的衰老表现。女性患者可能因日常活动量相对较小,对乏力的感受不如男性明显。有基础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史的患者,本身就可能存在乏力症状,心力衰竭导致的乏力可能会与之叠加,使症状更难判断。生活中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可能将早期乏力归结为工作劳累。对于出现不明原因且持续不缓解的乏力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心脏功能。
二、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心力衰竭早期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但心脏无法将增多的血液充分泵出,导致肺淤血加重,气体交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能耐受的活动量逐渐降低。年龄较大者心肺功能储备较差,更容易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就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心力衰竭导致的呼吸困难会进一步加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这是因为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且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导致肺淤血加重。肥胖人群因腹部脂肪堆积,平卧位时膈肌上移更明显,更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生活中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心脏负担加重,可能更早出现这种症状。
3.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心力衰竭较为严重的表现,但也可能在早期以较轻的形式出现。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代偿能力差,出现端坐呼吸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女性患者可能因心理因素,对呼吸困难的描述更为敏感。
三、水肿
1.下肢水肿:心力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下肢水肿。早期多表现为双侧下肢对称性水肿,下午或傍晚症状较为明显,休息一夜后可减轻。老年人下肢血液循环本身较差,更容易出现水肿。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静脉回流不畅,水肿可能更明显。经常站立或久坐的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也容易诱发或加重下肢水肿。
2.肝淤血及腹水:右心衰竭可导致肝淤血,肝脏肿大,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长期肝淤血还可能导致腹水形成。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肝脏功能可能已经受损,心力衰竭导致的肝淤血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肥胖人群腹部脂肪较多,腹水可能不容易被早期发现。
四、心悸
心力衰竭时,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可能出现异常,导致心律失常,患者会感觉心跳异常,出现心悸症状。患者可能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有心脏病病史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会使心悸症状更加频繁或加重。生活中大量饮酒、喝咖啡、精神紧张的人,也可能诱发心悸,与心力衰竭导致的心悸相互混淆。老年人对心悸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延误病情。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本身就可能出现心悸症状,心力衰竭导致的心悸可能与之交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