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小儿尿崩症病因复杂,可分为中枢性、肾性和原发性烦渴三类。中枢性尿崩症由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如肿瘤、感染、创伤)或先天性发育异常(如遗传性垂体发育不全)引起;肾性尿崩症源于遗传性因素(如AVPR2、AQP2基因突变)或后天性因素(如药物、电解质紊乱、肾脏疾病);原发性烦渴与精神因素(过度紧张焦虑)或疾病因素(糖尿病、高钙血症)有关。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婴幼儿期需警惕先天性因素,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儿童期要排除精神性因素,警惕后天获得性疾病。有家族遗传病史、头部外伤史、肾脏疾病史等高危因素的小儿需定期检查、密切关注,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小儿尿崩症的病因分类

1.中枢性尿崩症

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约50%患者为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肿瘤,如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等,这些肿瘤可能压迫或破坏分泌抗利尿激素(ADH)的神经细胞,导致ADH分泌减少。约10%由脑部感染性疾病引起,如脑炎、脑膜炎等,炎症可能损伤相关神经组织,影响ADH的合成、分泌和释放。此外,头部创伤如颅骨骨折等也可能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创伤可能直接损伤下丘脑或垂体,造成ADH分泌异常。

先天性因素:某些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导致中枢性尿崩症,如遗传性垂体发育不全等,这是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影响了下丘脑垂体轴的正常发育,使得ADH分泌不足。

2.肾性尿崩症

遗传性因素:X连锁隐性遗传是肾性尿崩症常见的遗传方式,主要是由于AVPR2基因突变,导致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对ADH不敏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无法重吸收水分,引起尿液大量生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对少见,分别由AQP2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

后天性因素:药物如锂盐、地美环素等,长期使用可能损害肾小管功能,影响其对ADH的反应,导致肾性尿崩症。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会干扰肾小管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肾脏对ADH的敏感性降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可破坏肾小管结构和功能,影响其对尿液的浓缩功能,进而引发肾性尿崩症。

3.原发性烦渴

精神性因素:小儿可能因精神心理因素,如过度紧张、焦虑等,导致多饮,进而引起多尿。由于大量饮水,抑制了ADH的分泌,长期下来可能出现类似尿崩症的症状。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钙血症等,会使小儿出现口渴症状,导致大量饮水,进而引发多尿。这种多尿是由于原发疾病导致的口渴多饮引起的,并非真正的ADH分泌或作用异常。

二、不同年龄段及特殊情况的考虑

1.婴幼儿期

此阶段小儿表达能力有限,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哭闹、喂养困难等情况,家长需警惕尿崩症的可能。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尿崩症在婴幼儿期可能较早表现出来,如遗传性肾性尿崩症。由于婴幼儿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肾脏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一旦患病,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尿量、体重等变化。

2.儿童期

随着年龄增长,小儿可能会主动诉说口渴、多尿等症状。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排除精神性因素导致的原发性烦渴,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孩子因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产生精神紧张。同时,一些后天获得性疾病如脑部肿瘤、感染等在儿童期也可能引发尿崩症,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3.特殊情况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小儿,患尿崩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这类小儿,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检测尿比重、血渗透压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如果小儿有头部外伤史、肾脏疾病史等,也需要密切关注其尿量和尿液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增加患尿崩症的几率。

小儿尿崩症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小儿的症状表现,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小儿要加强监测,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了解疾病
小儿尿崩症
小儿尿崩症主要是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下降,造成尿液浓缩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尿崩症大概多久尿一次?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患有尿崩症的病人,具体排尿的频率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程度来看。正常情况下,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则可能一小时左右就需要排尿一次,并且一天的排尿量可以保持在4000-5000毫升左右。
女性尿崩症的症状有哪些?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女性尿崩症的主要症状有口渴多饮多尿,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小便都很多,一直想去厕所,主要表目前排尿次数的增多,并且尿量也会比较多,24小时的排尿量可达5-10升,还有就是尿比重会比较低,而且渗透压也会比较低,这都要经过尿检来进行判断,女性得了尿崩症以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喝冷饮和冷凉水。
女性尿崩症的症状是什么?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女性尿崩症的症状有很多,临床上女性尿崩症的症状主要为烦渴狂饮、尿频量多。不管白天黑夜,频繁上厕所。女性多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排尿次数多,24小时排尿量可达5~10L,有的病人甚者更多,尿液不含糖及蛋白质。在做尿液检查时,尿比重正常在1.001~1.005,相应的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明显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首先,尿崩症的病人大部分都会表现为特别心烦,而且特别想喝水。此外,尿崩症的病人24小时的尿量要远远超过2500毫升。有些病人还会表现出一些伴有症状,如头痛或者视力下降。
尿崩症的主要症状?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崩症的主要症状包括:1、多饮和烦渴,常表现为非常心烦,非常渴需要饮水;2、尿量多,24小时尿量多于甚至超过2500ml以上;3、低比重尿,尿的颜色淡,像清水,和正常尿液有较明显差别;4、伴有症状,肿瘤病人会伴有头痛,视力下降等表现;
尿崩症可以治愈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崩症是由头部神经系统的一些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会造成尿液的浓缩和稀释障碍,造成大量的尿液,每天有5000、6000甚至上万的尿液。此时,病人因离子紊乱、无力等表现需要治疗。其治疗不仅是控制尿量,更是治疗神经内分泌造成的尿崩症。正常尿崩症是可以治愈的,有特殊的治疗药物。某些肿瘤造成的尿崩症可以经过手
尿崩症可以根治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崩症能否根治取决于它的基本病因,若是颅脑肿瘤或者全身性疾病造成的话,根治的可能性不大,经过多喝水,配合抗利尿治疗,是能够恢复到正常生活的,不会影响寿命。少数病人会有口渴,伴随尿崩症的时候,就会是比较严重的脱水。过度脱水,会造成血管性虚脱,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这种症状根治的可能性也不到,及早治
尿崩症患者易出现什么?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者是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而造成的临床综合征。治疗建议:尿崩症病人在临床上可以表现出烦渴、多饮、低渗性多尿、心慌、皮肤干燥,头晕,头痛,乏力、焦虑,失眠等等表现。
中枢性尿崩症是什么原因?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中枢性尿崩症,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本身存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因此会造成有小便控制障碍,因此诱发这种异常。平时要注意多补充维生素,促进恢复,主要可以经过营养神经的药物配合针灸穴位刺激来治疗。不要吃生冷辛辣的刺激性食品,同时不能吸烟饮酒,不然容易加重症状,影响恢复。
尿崩症可以治愈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崩症能否治愈取决于尿崩症的病因和是否积极接受治疗。部分尿崩症可以治好,也有一部分不能治好。一般轻度的脑损伤或感染造成的尿崩症可以完全恢复。脑部肿瘤或全身性疾病造成的尿崩症预后不好。特发性尿崩症会持续终身,但影响不大。不管是哪种尿崩症,都应当积极接受治疗,缓解症状,维持正常生活,减少并发症。
尿崩症和尿频的区别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尿频是排尿次数增多,但是排尿的总量不一定增多,尿频大多是因为喝水多或者泌尿系统的炎症而引起的。尿崩症是中枢性的疾病,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部分或者完全破坏而引起的,发病机制不一样,大多数尿频预后好,耳尿崩症可能会终身用药。
中枢性尿崩症能治好吗
徐晓霞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中枢性尿崩症一般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控制延缓病情发展。中枢性尿崩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所致,往往由于自发性变性或手术外伤等原因。垂体后叶破坏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多出现中枢性尿崩,垂体被破坏后不容易恢复,所以中枢性尿崩是终身性疾病。但目前中枢性尿崩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用药可以减少尿量甚至尿量可基本控制在正常人水平。
小儿尿崩症的早期症状
王淑芬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小孩尿崩症早期症状会表现为排尿次数异常,主要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有的还会出现尿频、尿痛症状,还有孩子会出现口渴症状,主要是因为当孩子排尿量比较多时候没有及时进行补充水分所导致情况,所以孩子身体出现自我保护性反应会引起口渴症状,还会导致孩子皮肤干燥、口唇干燥、睡眠质量下降、每天精神状态比较差等情况。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