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癌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肾癌的常见症状有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疼痛、精索静脉曲张、发热、高血压、血沉快、贫血、低血糖、高血钙、高血脂等。肾癌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肾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和化疗。肾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治疗方法等有关。肾癌的预防方法主要有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细胞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一、病因
肾癌的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二、症状
1.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也可表现为肉眼血尿,常伴有条索状血块。
2.腰痛:约50%患者出现腰痛,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胀痛或钝痛。
3.腹部肿块:位于上腹部季肋部,质硬,结节状,边缘不规则。
4.疼痛: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精索静脉曲张:约15%~30%的患者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平卧时不消失,有时因为肿瘤压迫静脉而发生曲张,提示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癌栓。
6.发热:约20%~30%的患者出现发热,表现为低热或高热,体温在38℃左右,呈持续或间歇发热,也可因肿瘤坏死、出血所致。
7.高血压:约20%~40%的患者出现高血压,可能与肿瘤压迫血管、肿瘤内动静脉瘘或肿瘤分泌肾素活性物质有关。
8.血沉快:所有患者都有血沉快,部分患者可有贫血,有时可出现低血糖、高血钙、高血脂等。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沉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内的占位性病变,有助于诊断肾癌。
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对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用于检测肿瘤的功能状态。
肾动脉造影:可了解肿瘤的血管情况,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肾癌的金标准,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四、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
2.靶向治疗:针对肾癌的分子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3.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4.放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肾癌。
5.化疗:可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癌或晚期肾癌。
六、预后
肾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治疗方法等有关。早期肾癌经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肾癌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
七、预防
1.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2.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4.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肾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肾脏B超或CT检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