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遗尿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孩遗尿症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父母有遗尿史会增加孩子患病概率,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致膀胱控制功能成熟晚;生理发育迟缓,如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使大脑皮层对排尿中枢控制弱、膀胱功能异常(容量小或逼尿肌不稳定);心理因素,精神紧张(重大生活事件)、焦虑恐惧情绪干扰排尿控制;疾病因素,有泌尿系统感染、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脊柱裂等;生活习惯因素,睡前饮水过多、睡眠习惯不良(作息不规律、睡眠过深、白天过度疲劳)。家长应理解关爱孩子,观察症状情绪,怀疑疾病因素及时就医,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年幼孩子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小孩遗尿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双方小时候有遗尿问题,孩子患遗尿症的概率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有遗尿史,孩子患病几率约为44%;若父母双方都有遗尿史,孩子患病几率可高达75%。这是因为遗传可能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使孩子的膀胱控制功能成熟相对较晚。
二、生理发育迟缓
1.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小孩的神经系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就容易导致遗尿。比如,睡眠中膀胱充盈时,不能及时向大脑传递觉醒信号,从而引起不自觉排尿。一般来说,神经系统发育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熟,但部分孩子发育速度较慢,遗尿问题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2.膀胱功能异常:膀胱容量较小、逼尿肌不稳定等膀胱功能问题也可能导致遗尿。膀胱容量小意味着孩子不能储存较多尿液,容易在睡眠中因尿液积聚而尿床。而逼尿肌不稳定会使膀胱在尿液尚未达到正常储存量时就开始收缩,引发排尿。
三、心理因素
1.精神紧张: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入托、入学、搬家、父母离异等,可能会造成精神紧张,从而导致遗尿。心理压力会干扰孩子的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使原本已经建立的排尿反射受到影响。
2.焦虑、恐惧情绪:孩子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例如害怕黑暗、害怕怪物等,也可能引发遗尿。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使孩子在睡眠中更容易出现不自主排尿的情况。
四、疾病因素
1.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会刺激尿路黏膜,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在夜间睡眠时可能就会出现遗尿。尤其是女孩,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孩子的尿液生成和排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导致尿液中含糖量增加,引起渗透性利尿,使尿液生成过多;尿崩症患者则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尿液大量生成,增加了遗尿的风险。
3.脊柱裂:隐性脊柱裂是一种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疾病,可能影响脊髓神经的功能,导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遗尿。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可能没有明显的外观症状,但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
五、生活习惯因素
1.睡前饮水过多:如果孩子在睡前大量饮水、喝牛奶或吃含水量多的水果等,会使夜间产生的尿液增多,增加遗尿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夏天,孩子出汗多,睡前大量补充水分后,夜间尿床的几率会更高。
2.睡眠习惯不良:孩子作息不规律,睡眠时间过长、过深,可能会使大脑不易觉醒,在膀胱充盈时不能及时醒来排尿。此外,白天过度疲劳也会导致睡眠过深,增加遗尿的发生风险。
温馨提示:对于有遗尿症的小孩,家长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避免责备孩子,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在孩子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和情绪状态。如果怀疑孩子的遗尿与疾病因素有关,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避免饮水过多、规律作息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尽量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膀胱功能训练等,避免过早使用药物治疗。



